蕭何與張良都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蕭何輔佐劉邦起義,力薦韓信為大將,自己留守漢中,為劉邦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漢朝建立后,他積極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協(xié)助平定叛亂,穩(wěn)固漢朝江山。張良早年遇黃石公得受《太公兵法》,后歸附劉邦,屢出奇謀,鴻門宴智斗項羽、范增,力主封韓信為齊王,并聯(lián)合英布、彭越戰(zhàn)勝項羽。尤為難得的是,在多疑猜忌的劉邦手下,二人都能明哲保身,得以善終。
漢高祖劉邦評價蕭何和張良說: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zhèn)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他們?yōu)楹文軌虻玫絼钸@樣的贊譽?
歷代開國重臣系列序
展示在讀者面前的這套歷代開國重臣系列,共收錄了中國帝制時代由秦至清輔佐開國皇帝創(chuàng)立基業(yè)的重臣李斯、蕭何、張良、王導、高颎、魏徵、趙普、耶律楚材、李善長、劉基、多爾袞、范文程12人的傳記,除東晉王導外,其余11位傳主均為統(tǒng)一型王朝之開國重臣。共計10冊,由10余位史學工作者分別撰寫完成。
自秦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至清軍入關(guān),定鼎中原,2000余年的帝制時代,王朝更迭反復無常,國運盛衰紛紜不定,形形色色的人物輪番登上歷史舞臺,演出了一幕幕人間悲喜劇。
時代造就了這些歷史人物,歷史就在這幕起幕落中悄然前行。沒人懷疑人民是創(chuàng)造歷史的動力這一至理名言,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睿智絕非虛語,杰出人物只有在順應歷史潮流和民眾意愿的前提下,才能在時代變革中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
但是,歷史不可能將每個人的活動都詳盡地加以記載,翻檢正史、政書、實錄,唯帝王將相、英雄豪杰之履歷和業(yè)績而已。因此,當今天的人們追溯歷史、探究歷史,只能披閱典籍,循著那些杰出人物的足跡去把握歷史發(fā)展的脈動。
不僅如此,杰出人物的活動并非只是歷史潮流、人民意愿的被動反映。他們是歷史的靈魂、人民的代言,當關(guān)鍵時刻來臨,他們敢于挺身而出,拔劍而起,建立不朽的功勛和皇皇偉業(yè)。
倘若沒有這些杰出人物,歷史將黯然失色,民眾將無所適從。從這層意義來說,書寫、研究杰出人物的活動雖然是我們認識歷史的被動選擇,但也是必然選擇。
本套書所收錄的12位開國重臣,是這類人物中的典型。他們或來自舊王朝的世家豪族,或出身舊王朝的基層屬吏,或?qū)儆谂f王朝的達官顯宦,或是舊王朝失意的知識分子。他們所面臨的形勢正值新舊王朝交替。當是之時,滄海橫流,匹夫興志,群龍無首,兆庶失歸,社會需要新的理念,群黎需要新的代言。
這些人物起于山澤草莽、隴畝幽隱之間,得逢明主,風云際會,展布平生大志。有人挾聰睿之資,經(jīng)天緯地,一言興邦;有人荷新主眷顧,克己盡忠,死而后已;有人以持重著稱,審時度勢,力挽狂瀾;有人以剛正名世,規(guī)諫君主,勇揭逆鱗,以諍臣流芳后世;有人以博通經(jīng)史為本,申明典章,恢宏治道;有人以勇略見長,深謀遠慮,克敵制勝。
他們佐開國之君于基業(yè)草創(chuàng),拯倒懸之民于水火,成就大業(yè),建立奇勛,垂名當世,貽范后昆。從這一視角觀察,他們是成功人物,是時代驕子。但是,從另一視角觀察分析,他們中的許多人又是失敗人物,難以逃脫悲劇結(jié)局。他們所生活的時代,正值專制皇權(quán)日漸強化,尊君卑臣日益泛濫。
當大業(yè)未就的創(chuàng)業(yè)階段,歷史與社會的局限使他們不可能完全按照理想模式重建公平與正義,如此局面之中,委曲求全,已是不可避免;當新朝既立,新皇位加九五之后,這些人雖身處國家權(quán)力核心,但地位往往微妙,甚至尷尬。功高震主,兔死狗烹者不乏其人;在權(quán)位角逐中,為佞臣誣詆,落職除爵,被趕回高老莊者大有人在;而因親故失檢、子孫敗德受到牽連,身敗名裂者更為常見。像西漢開國重臣張良佐高帝創(chuàng)大業(yè),功成名就,急流勇退,保持令名者并不多見。
本套書作者探微索幽,鋪排史實,目的并非僅僅在于重現(xiàn)12位傳主的一生主要經(jīng)歷和功過是非,還在于透過這些人的升降浮沉,展示由秦至清2000余年間中國歷史發(fā)展演變的大體脈絡(luò)和基本規(guī)律;不僅使讀者了解上述杰出人物對社會發(fā)展帶來的推進和影響,也要使讀者了解社會現(xiàn)實和文化環(huán)境印在這些杰出人物思想與行為上的烙印,從而獲得對中國帝制時代歷史較為深刻而具體的認識。該書若能在全民普及歷史教育的活動中發(fā)揮作用,則是作者和編輯最大的心愿。
本套書曾在多年前刊印行世。此次,由遼寧人民出版社再度修訂出版。書中所敘述的內(nèi)容,基本依據(jù)典籍所載史實并參酌部分民間傳說。對問題的看法及對傳主的評價,或基于作者個人的研究探索,或吸納學界同行的成果,力求科學、實事求是,反映本領(lǐng)域的最新學術(shù)認知。
為了使傳主形象生動、豐滿,使文本富有可讀性,在修訂過程中,盡力搜求文獻資料、披閱同行論著,對傳主政治、經(jīng)濟、軍事和文化方面的建樹乃至生活細節(jié)都進行了盡可能詳盡的研究。在語言文字方面,力求清新流暢、簡潔明快,融學術(shù)性和通識性于一體,雅俗共賞是我們期待的社會效果。
本套書規(guī)模較大,成于眾手,風格互異,在所難免。本套書編撰之初,有的作者已是名滿學界的教授,有的還是史學新兵,功力不同,水平必有參差,亦可預料。在本套書修訂再版之際,我們誠懇歡迎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遼寧師范大學 趙毅
2023年5月13日
趙毅,遼寧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東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wù)院政府特殊津貼,兼任社會科學委員會歷史學學部委員,遼寧政協(xié)文史館館員。曾任東北師范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副校長,中國明史學會常務(wù)副會長,國務(wù)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第四屆學位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成員,普通高等院校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專家委員會委員。從事明清史教學和科研工作三十余年,主持完成中華基金項目、哲學社會科學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規(guī)劃項目,面向21世紀重點推薦教材項目等,出版學術(shù)專著(含編著)十余種,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核心期刊以上)百余篇。
黃中業(yè),1938年生,黑龍江省肇源縣人。吉林大學歷史系教授。出版《戰(zhàn)國變法運動》《秦國法制建設(shè)》《戰(zhàn)國盛世》《唐開元盛世》《秦始皇傳》《漢高祖劉邦傳》《隋文帝楊堅傳》《唐太宗大傳》《戰(zhàn)國科技史》以及《三代紀事本末》等專著,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50篇。
劉孟驤,1949年生,湖南省永興縣人。吉林大學歷史學碩士,F(xiàn)任教于暨南大學。出版《中國儒學史話》等著作,發(fā)表《法相唯識:佛教形而上學的概念金字塔》《企業(yè)改革:組織結(jié)構(gòu)與組織理論革命》《多子多生與殷商社會結(jié)構(gòu)》等論文十幾篇。
歷代開國重臣系列序 ………………… 001
大漢王朝第一功臣:蕭何
第一章 沛縣主吏 政績卓著 …………… 003
第二章 結(jié)交劉邦 胸懷大志 …………… 013
第三章 聚眾舉事 擁戴沛公 …………… 031
第四章 兵入咸陽 收秦圖籍 …………… 043
第五章 勸諫漢王 受拜丞相 …………… 055
第六章 薦舉韓信 還定三秦 …………… 063
第七章 留守關(guān)中 立漢社稷 …………… 077
第八章 轉(zhuǎn)漕給軍 興卒補缺 …………… 083
第九章 論功封賞 蕭何第一 …………… 087
第十章 協(xié)助呂后 計誅韓信 …………… 093
第十一章 功高見疑 從計始安 ………… 111
第十二章 為民請命 身陷囹圄 ………… 123
第十三章 受命立法 漢律九章 ………… 139
第十四章 臨終遺言 蕭規(guī)曹隨 ………… 149
蕭何生平大事年表 ………………………… 168
大漢王朝首席智囊:張良
第一章 博浪沙錐擊秦皇 ………………… 177
第二章 秦國的崛起 ……………………… 181
第三章 韓國的滅亡 ……………………… 187
第四章 圯上授書 ………………………… 193
第五章 曇花一現(xiàn)的新文明 ……………… 207
第六章 文明與理性的偏失 ……………… 219
第七章 留邑之會 ………………………… 229
第八章 進軍關(guān)中 ………………………… 235
第九章 約法三章 ………………………… 251
第十章 鴻門宴 …………………………… 257
第十一章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 ………… 269
第十二章 彭城之戰(zhàn) ……………………… 281
第十三章 下邑決策,決勝千里 ………… 291
第十四章 借箸代籌駁酈生 ……………… 299
第十五章 爭奪成皋,項羽奔命 ………… 303
第十六章 廣武對陣,齊地告捷 ………… 309
第十七章 強敵敗亡,功成身退 ………… 317
張良生平大事年表 ………………………… 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