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濟》由汪家熔編著。 《張元濟》講述了:菊老離我們并不很遠,寫他的傳卻有兩個困難。從生活上講,他的童年并沒有留下什么有趣的生活軼事,更沒有傳奇式的故事。他那嚴肅而有規(guī)律的生活,就連和他一起生活半個世紀的哲嗣和他鐘愛的文孫、孫女,都回憶不出他曾經(jīng)說過什么一句半句笑話。他畢生努力工作。他是位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的智者:他懂得一個文盲充斥的國家必須普及教育時,不是手執(zhí)教鞭面對二三十位學童,而是去編纂更好的教科書,發(fā)行到祖國的每個角落,以及海外——使最小的功讓社會獲得最大效益。他手無縛雞之力,敢于面對習慣對華人任意酷刑的租界捕房,使之敗訴;敢面對上門的日本鬼子說不,捍衛(wèi)民族尊嚴。他文質(zhì)彬彬,卻想組織義民獲取國家政權(quán);感到力有不逮,煽動有力大臣“毋泥君臣之禮”,取清廷而代之。他使一個企業(yè)成為行業(yè)的老大,年獲利曾達到資本的73%,但自奉甚儉,舍不得用一個新信封。他是位愛國者,而生活在國家的執(zhí)政者對外屈服于帝國主義,對內(nèi)盤剝百姓以滿足外國帝國主義貪婪、受盡凌辱的年代。他對社會最大的貢獻是使幾千年來僅僅能讓讀書人自我陶醉的出版,變成提高民眾水平、推動社會前進的巨大動力。他是位壽者,追求自由,但僅僅晚年才有十年感到隨心的歲月。他畢生為祖國的獨立富強而在出版領(lǐng)域努力,留下成千上萬文字,卻找不到一篇論文、一次演講為自己的利害。好在一個事業(yè)家重要的是身體力行,往往把他的理想埋在心田。事業(yè)就是標志,在他事業(yè)的進程中我們探索他的思想,在他的事業(yè)中領(lǐng)略他的人生情趣,并學習他的價值觀做自己的人生目標。
汪家熔編著的《回歸》系張元濟先生的自傳。張元濟(1867—1959),號菊生,浙江海鹽人。出生于名門望族,書香世家清末中進士,入翰林院任庶吉士,后在總理事務(wù)衙門任章京。1902年,張元濟進入商務(wù)印書館歷任編譯所所長、經(jīng)理、監(jiān)理、董事長等職。解放后,擔任上海文史館館長,繼任商務(wù)印書館董事長。著有《校史隨筆》等。1959年8月14日在上海逝世。
汪家熔1929年生,江蘇蘇州人,副研究員。自幼失學,先后從事印刷、發(fā)行、出版工作51年。晚年從事晚清出版史史料發(fā)掘和研究,有多種出版史專著和論文發(fā)表。2009年,榮膺《編輯之友》“新中國60年60編輯”。主要著述 張元濟日記 張元濟書札 張元濟詩文 張元濟傅增湘論書尺牘 大變動時代的建設(shè)者——張元濟傳商務(wù)印書館史及其他——汪家熔近代出版史研究論文集 近代出版人的文化追求 中國出版史料·近代部分三卷 中國出版史料-近代部分·補卷二卷中國出版通史·晚清卷 民族魂一教科書變遷 晴耕雨讀集 張元濟(中國近現(xiàn)代出版家列傳之一)
序今天向張元濟學習什么引 言第一章 詩書傳家久 積德家運長第二章 探索尋覓的十年第三章 在南洋公學譯書院第四章 說說為不朽的古代出版第五章 張元濟教育思想的轉(zhuǎn)變第六章 “昌明教育生平愿,故向書林努力來”第七章 “開辟草萊的人”第八章 最新教科書第九章 摒棄三綱的倫理道德觀第十章 革康熙皇帝的命:《辭源》及其他第十一章 為教育的健康發(fā)展第十二章 四條鐵路第十三章 辛亥革命前后第十四章 夏瑞芳之死第十五章 一個好漢三個幫第十六章 書籍乃社會公器第十七章 涵芬樓和東方圖書館第十八章 幫沒有條件者受教育第十九章 異化:夢里也惦著商務(wù)印書館第二十章 五四前后第二十一章 商務(wù)印書館和五卅運動第二十二章 看似容易卻艱辛第二十三章 作為政治人物的一面第二十四章 不能浪費一張紙條第二十五章 閑暇和情操第二十六章 心系民眾第二十七章 在民族災難面前第二十八章 黎明前第二十九章 “及身已見太平來”張元濟年譜簡編初版后記菊老的動力——增訂本隨記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