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智慧研究: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
定 價:36 元
叢書名: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探索書系
- 作者:羅小娟,趙復查主編
- 出版時間:2012/11/1
- ISBN:9787566803320
- 出 版 社:暨南大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G633.302-53
- 頁碼:271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語文教學智慧研究:基于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理論與實踐》主要內(nèi)容包括:語文教學智慧的理論研究、語文閱讀教學智慧主體間性的建構(gòu)、個性化閱讀教學智慧的反思、語文教師表達的詩性智慧、詩意語文與教師口才詩意化智慧、羅杰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兒童口語交際教學智慧的啟示、學習心理視域中的語文教學智慧、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視角下的文本解讀智慧、欠發(fā)達地區(qū)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智慧、農(nóng)村中學語文口語交際的教學智慧、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智慧、古典詩詞教學中的智慧、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智慧、語文教學智慧的實踐探討等。
序
前言
第一部分 語文教學智慧的理論研究
語文閱讀教學智慧主體間性的建構(gòu)
個性化閱讀教學智慧的反思
語文教師表達的詩性智慧
詩意語文與教師口才詩意化智慧
兒童口語交際過程的心理特征——基于口語交際教學智慧的思考
羅杰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對兒童口語交際教學智慧的啟示
學習心理視域中的語文教學智慧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視角下的文本解讀智慧
欠發(fā)達地區(qū)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智慧
農(nóng)村中學語文口語交際的教學智慧
用“問題教學法”啟發(fā)學生的智慧——以初中語文教學為例
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智慧
古典詩詞教學中的智慧
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智慧
第二部分 語文教學智慧的實踐探討
教學設計中的智慧
培養(yǎng)學生聯(lián)想能力專題教學設計
《望岳》教學案例
《約客》教學設計
《石壕吏》教學案例
延伸一個點,打開一扇窗——《雨說》的遷移拓展教學案例
《黃河頌》教學設計
用心去感悟美——《搭石》教學設計
《橋》教學案例
《夢想的力量》教學設計
《去年的樹》教學設計
《稱贊》教學設計
《我和秋天有個約會》教學設計
我和春天有個約會——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學設計
《兩只小獅子》教學設計
《花園作坊》教學設計
《鳥的天堂》網(wǎng)絡課教學設計
《詩的語言》教學設計
《太陽花里的愿望》教學設計
《暢游韓江》教學設計
閱讀教學中的智慧
中學詩歌教學的智慧
培養(yǎng)中學生詩歌欣賞能力的智慧
新課標視野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智慧
小學識字教學中的教學智慧
在閱讀教學中發(fā)展小學生個性的智慧
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創(chuàng)新智慧
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感培養(yǎng)的智慧
在朗讀訓練中發(fā)展語文能力的智慧
情緒心理學告訴我們:人類具有趨向積極情感體驗而回避消極情感體驗的先天性行為傾向。情感體驗本身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構(gòu)成其行為的直接動因,并出現(xiàn)相應的情感充予現(xiàn)象。所謂“情感充予”,指的是特定刺激物與情感活動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條件性聯(lián)系。它具體表現(xiàn)為該刺激物被情緒化地定性,以致其再現(xiàn)時可以引發(fā)相應的情感活動及其反饋結(jié)果。
比如,在口語交際及其學習的過程中,兒童成功或失敗的經(jīng)歷經(jīng)常導致成就感或挫敗感等情感體驗。如果這一類似的學習過程再一次重復或循環(huán),那么其口語交際學習內(nèi)容就被充予了相應的積極或消極的情緒、情感。而事實上,由于交際的對象性、情境性、功利性等特點,兒童在口語交際過程中常常會產(chǎn)生緊張、羞澀、焦慮、挫敗等多種消極的情感體驗,尤其是在有等級評分的環(huán)境里。即使是平時交際能力較強的同學,也難免由于環(huán)境、氣氛因素而體驗到挫敗感。而口語交際能力較差的學生,則更是因為焦慮感而金口難開。此時,如果處理不當則很容易固化成消極的情感充予。
因此,教師應重視興趣、情感的激活,幫助兒童更多地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同時,注重提高兒童心理安全度,幫助兒童克服心理障礙,提升口語交際的自信心,從而有效地激發(fā)他們的表達欲和表現(xiàn)欲。有一段時間,玩溜溜球在小學生中蔚然成風,有的孩子甚至上課都會忍不住偷偷玩一會兒。我們課題組的王芳老師便以此為契機,執(zhí)教了一堂題為“溜溜球玩出的名堂”的實驗課:王老師興致勃勃地拿著溜溜球走進教室,虛心地向?qū)W生請教玩法。這一下,孩子們紛紛驕傲地展示自己玩溜溜球的過人才能,并爭先恐后地給老師“傳經(jīng)送寶”……結(jié)果,通過老師巧妙的教學誘導,二年級的孩子,居然能把溜溜球的玩法及趣事說得完整、生動而精彩。這一堂課的巧妙之處就在于王老師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兒童將游戲過程中那種陶然忘懷的情感體驗帶到課堂中來。同時,老師扮演成“笨拙”的學習者和虛心的請教者的角色,這也使兒童獲得了心理上的某種優(yōu)越感,輕松地克服了與教師權(quán)威交際的身份焦慮。孩子們在教老師玩溜溜球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口語交際能力,并在某種程度上獲得了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情感體驗。這種積極的情感體驗將激勵兒童在以后的口語交際中不斷地獲得成功并固化為成就感和超越感,最終得到真正的自我實現(xià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