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技術哲學學科的確立是在1982年?茖W與技術劃界思想的明確提出,技術與科學存在本質性差異的確認。奠定了技術哲學學科在中國的獨立地位。《技術哲學引論》以技術哲學中的10個基礎問題為起點,響亮地回答了“在技術中是否存在令人信服的哲學問題”.全書論述了技術哲學的研究對象、發(fā)展歷史和基本問題、技術的基本特點、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等。作為中國技術哲學的創(chuàng)始人,本書是陳昌曙先生在該領域的重要代表著作。本書可作為全國高校技術哲學必修課教材和科學技術哲學專業(yè)研究生參考用書。對從事技術相關的工作者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技術哲學引論》編著者陳昌曙。《技術哲學引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工程技術實踐活動,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術哲學的理論體系!都夹g哲學引論》擁有廣泛的讀者市場,因為全國有60多所大學有科學技術哲學碩士點,20多所大學有科學技術哲學博士點,《技術哲學》是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必修課,而陳昌曙教授是中國技術哲學界的創(chuàng)始人和學術泰斗,其學術思想在國內外技術哲學界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目錄
Contents
再版前言 i
前言 v
第一章 應當從哲學的觀點考察技術 1
一、技術中的哲學問題 1
二、哲學中的自然改造論 6
三、技術哲學與相鄰學科 11
第二章 技術哲學的生成 16
一、技術哲學思想的萌芽 16
二、近代哲學家的技術觀 19
三、19世紀的技術哲學思想 23
四、現(xiàn)代的技術哲學 29
第三章 從天然自然到人工自然 36
一、人與自然的分化 36
二、自然界的人工化 40
三、人工自然的特點 46
四、人工自然的意義 50
第四章 創(chuàng)造人工自然的技術領域 54
一、人工自然創(chuàng)造的基礎——采取 54
二、加工在人工自然創(chuàng)造中的主導作用 60
三、人工自然創(chuàng)造中的控制 66
四、創(chuàng)造人工自然的保障 70
第五章 技術及其系統(tǒng) 74
一、技術的定義問題 74
二、技術的要素 78
三、技術的系統(tǒng)結構 83
四、關于高技術 87
第六章 技術活動過程 92
一、技術的起源 92
二、由智能技術到現(xiàn)實技術的過渡 97
三、技術與生產(chǎn) 102
四、技術與工程 106
第七章 技術發(fā)展的特點 110
一、技術發(fā)育的自我增長 111
二、技術建構的折中兼容 115
三、技術更新的漸進躍遷 119
四、技術演化的周期興衰 125
第八章 技術與科學的關系 129
一、技術與科學的區(qū)別 129
二、科學與技術的中介 136
三、科學與技術的互動 140
四、科學方法與技術方法 147
第九章 技術的社會作用 152
一、關于技術決定論 152
二、技術與經(jīng)濟 155
三、技術與社會生活 160
四、技術與政治 164
五、技術與文化 167
第十章 社會對技術發(fā)展的制約 172
一、關于技術的社會制約論 172
二、經(jīng)濟與技術 176
三、技術的國家干預 179
四、觀念文化與技術 184
五、關于社會技術 188
第十一章 技術批判主義的啟示 191
一、技術的兩重性 191
二、社會視角批判 196
三、生態(tài)視角批判 201
第十二章 技術與未來 209
一、新的發(fā)展觀 209
二、新的自然觀 213
三、新的技術觀 220
后記 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