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全面而系統(tǒng)地介紹了物理化學的基本內容,全書包括:熱力學第一定律及應用、熱力學第二定律、多組分系統(tǒng)熱力學與溶液、化學平衡、相平衡、電解質溶液理論、電池的電動勢與極化現(xiàn)象、基礎化學反應動力學、復雜反應及特殊反應動力學、液體的表面現(xiàn)象、固體的表面現(xiàn)象、膠體分散系統(tǒng)、高分子溶液與凝膠共13章。本書敘述簡明扼要,概念清楚,兼收講授與自學的特點,適用性較強。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ぁ⑤p工、糧油食品、生物、材料、環(huán)境、農(nóng)學、石油和紡織等專業(yè)的教材。
熱力學篇
第1章熱力學第一定律及應用
1.1熱力學方法及特點
1.2熱力學基本概念
1.2.1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
1.2.2系統(tǒng)的宏觀性質
1.2.3相的定義
1.2.4系統(tǒng)的狀態(tài)和狀態(tài)函數(shù)
1.2.5偏微分和全微分在描述系統(tǒng)狀態(tài)變化上的應用
1.2.6熱力學平衡態(tài)
1.2.7系統(tǒng)的變化過程與途徑
1.2.8熱和功
1.3熱力學第一定律
1.3.1能量守恒原理
熱力學第一定律
熱力學篇
第1章熱力學第一定律及應用
1.1熱力學方法及特點
1.2熱力學基本概念
1.2.1系統(tǒng)與環(huán)境
1.2.2系統(tǒng)的宏觀性質
1.2.3相的定義
1.2.4系統(tǒng)的狀態(tài)和狀態(tài)函數(shù)
1.2.5偏微分和全微分在描述系統(tǒng)狀態(tài)變化上的應用
1.2.6熱力學平衡態(tài)
1.2.7系統(tǒng)的變化過程與途徑
1.2.8熱和功
1.3熱力學第一定律
1.3.1能量守恒原理
熱力學第一定律
1.3.2熱力學能
1.3.3熱力學第一定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
1.4可逆過程與體積功
1.4.1功與過程
1.4.2可逆過程與不可逆過程
1.5熱與過程
1.5.1等容過程熱QV
1.5.2等壓過程熱Qp與焓
1.5.3熱容
1.5.4熱容與溫度的關系
1.6理想氣體熱力學
1.6.1焦耳實驗
1.6.2理想氣體的Cp,m與CV,m的
關系
1.6.3理想氣體的絕熱過程和絕熱
過程功
1.6.4理想氣體單純pVT變化ΔU和ΔH的
計算
1.7相變化過程熱力學
1.7.1相變熱及相變化的ΔH
1.7.2相變化過程的體積功
1.7.3相變化過程的ΔU
1.8化學反應熱
1.8.1化學反應的等壓反應熱和等容
反應熱
1.8.2標準摩爾反應熱
1.8.3熱化學方程式
1.8.4赫斯定律
1.8.5標準摩爾反應熱的計算
1.9反應熱與溫度的關系基爾霍夫
定律
1.9.1閉合環(huán)路法推導
1.9.2理論推導
1.9.3基爾霍夫定律的應用
思考題
習題
第2章熱力學第二定律
2.1自發(fā)過程的方向和限度
2.2熱力學第二定律
2.3卡諾循環(huán)與卡諾定理
2.3.1卡諾循環(huán)
2.3.2卡諾定理
2.4熵的概念熵及熵增原理
2.4.1可逆過程的熱溫商熵函數(shù)的
引出
2.4.2不可逆過程的熱溫商
2.4.3熱力學第二定律的數(shù)學
表達式
2.4.4熵增原理與熵判據(jù)
2.5熵變的計算
2.5.1系統(tǒng)簡單狀態(tài)參量變化過程熵變的
計算
2.5.2系統(tǒng)相變化過程熵變的計算
2.5.3環(huán)境的熵變及孤立系統(tǒng)熵變的
計算
2.6熱力學第三定律及化學反應的熵變
2.6.1熱力學第三定律
2.6.2物質的規(guī)定熵和標準熵
2.6.3化學反應熵變的計算
2.7熵的物理意義簡介
2.8亥姆霍茲函數(shù)與吉布斯函數(shù)
2.8.1熱力學第一定律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的
聯(lián)合表達式
2.8.2亥姆霍茲函數(shù)(A)及
判據(jù)
2.8.3吉布斯函數(shù)(G)及判據(jù)
2.9熱力學的一些重要關系式
2.9.1五個常見熱力學函數(shù)之間的
關系
2.9.2熱力學函數(shù)基本關系式
2.9.3對應系數(shù)關系式
2.9.4麥克斯韋(Maxwell)關系式
2.10ΔG和ΔA的計算
2.10.1簡單變化過程ΔG和ΔA的
計算
2.10.2相變化過程ΔG和ΔA的計算
2.10.3化學反應ΔG的計算
2.10.4ΔG隨溫度T的變化關系
思考題
習題
第3章多組分系統(tǒng)熱力學與溶液
3.1混合物和溶液
3.1.1混合物和溶液的分類
3.1.2溶液組成的表示方法
3.2偏摩爾量
3.2.1偏摩爾量的定義
3.2.2偏摩爾量的集合公式
3.2.3吉布斯-杜亥姆方程
3.2.4偏摩爾量的測定
3.2.5偏摩爾量之間的函數(shù)關系
3.3化學勢
3.3.1化學勢的定義
3.3.2多組分組成可變系統(tǒng)的熱力學函數(shù)
基本關系式
3.3.3化學勢判據(jù)
3.4氣體的化學勢
3.4.1理想氣體的化學勢
3.4.2實際氣體的化學勢
3.5稀溶液中兩個經(jīng)驗定律
3.5.1拉烏爾定律
3.5.2亨利定律
3.6溶液中各組分的化學勢
3.6.1理想溶液的定義及任意組分的
化學勢
3.6.2稀溶液中各組分的化學勢
3.6.3理想溶液的通性
3.6.4非理想溶液中各組分的
化學勢
3.7稀溶液的依數(shù)性
3.7.1蒸氣壓下降
3.7.2凝固點降低
3.7.3沸點升高
3.7.4滲透壓
3.8分配定律及其應用
3.8.1分配定律
3.8.2分配定律的應用萃取
思考題
習題
第4章化學平衡
4.1化學平衡熱力學原理
4.1.1化學反應的方向和限度
4.1.2化學反應的摩爾吉布斯
函數(shù)變
4.1.3化學反應的平衡條件
4.2化學反應的等溫方程式和標準平衡
常數(shù)
4.2.1化學反應的等溫方程式
4.2.2標準平衡常數(shù)
4.2.3化學反應方向和限度的判斷
4.3平衡常數(shù)的各種表示方式
4.3.1理想氣體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4.3.2實際氣體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4.3.3理想溶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4.3.4稀溶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4.3.5非理想溶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4.3.6多相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
4.4平衡常數(shù)的熱力學計算
4.4.1由ΔfG.m計算平衡常數(shù)
4.4.2利用ΔrH.m和ΔrS.m數(shù)值計算
平衡常數(shù)
4.4.3利用幾個有關化學反應的ΔrG.m
值計算平衡常數(shù)
4.5平衡常數(shù)的實驗測定及平衡組成的
計算
4.5.1平衡常數(shù)的實驗測定
4.5.2平衡轉化率的計算
4.5.3平衡組成的計算
4.6溫度對平衡常數(shù)的影響
4.7其他可控條件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4.7.1壓力對平衡的影響
4.7.2惰性氣體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4.7.3原料配比對化學平衡的影響
思考題
習題
第5章相平衡
5.1基本概念
5.1.1相與相數(shù)
5.1.2物種數(shù)和(獨立)組分數(shù)
5.1.3自由度
5.1.4相律
5.2單組分系統(tǒng)的相圖
5.2.1水的相圖
5.2.2單組分系統(tǒng)兩相平衡克拉
貝龍.克勞修斯方程
5.3二組分氣.液平衡系統(tǒng)的相圖
5.3.1二組分液態(tài)完全互溶理想溶液
系統(tǒng)的蒸氣壓.組成圖
5.3.2二組分液態(tài)完全互溶理想溶液
系統(tǒng)的沸點.組成圖
5.3.3杠桿規(guī)則
5.3.4二組分液態(tài)完全互溶非理想溶液系
統(tǒng)的蒸氣壓.組成相圖和沸點.組成
相圖
5.3.5精餾原理
5.3.6完全不互溶的液體系統(tǒng)
水蒸氣蒸餾原理
5.4二組分液.液平衡系統(tǒng)的相圖
5.4.1具有最高臨界溶解溫度的
系統(tǒng)
5.4.2具有最低臨界溶解溫度的
系統(tǒng)
5.4.3同時具有兩種臨界溶解溫度的
系統(tǒng)
5.5二組分液.固平衡系統(tǒng)的相圖
5.5.1生成簡單低共熔物的二組分
系統(tǒng)
5.5.2生成化合物的二組分系統(tǒng)
5.5.3二組分系統(tǒng)部分互溶的固熔體
相圖
5.6三組分系統(tǒng)的相圖簡介
5.6.1三組分系統(tǒng)的組成表示方法
5.6.2部分互溶三液體系統(tǒng)
思考題
習題
電化學篇
第6章電解質溶液理論
6.1導體的分類
6.1.1電子導體
6.1.2離子導體
6.2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能
6.2.1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機理
6.2.2法拉第電解定律
6.3離子的電遷移現(xiàn)象與遷移數(shù)
6.3.1離子的電遷移現(xiàn)象
6.3.2離子的遷移數(shù)
6.3.3遷移數(shù)的測定方法
6.4電導、電導率和摩爾電導率
6.4.1定義
6.4.2電解質溶液電導的測定
6.4.3電導率、摩爾電導率與濃度的
關系
6.4.4離子獨立運動規(guī)律和離子
電導率
6.5電導測定的應用
6.5.1弱電解質電離平衡常數(shù)
測定
6.5.2水的純度測定
6.5.3難溶鹽的溶解度測定
6.5.4電導滴定
6.6強電解質溶液的活度及活度
數(shù)
6.6.1溶液中電解質的平均活度和平均
活度
系數(shù)
6.6.2離子強度
6.7強電解質溶液理論
6.7.1離子氛模型
6.7.2德拜.休格爾極限公式
6.7.3昂薩格(Onsager)理論
思考題
習題
第7章電池電動勢及極化現(xiàn)象
7.1可逆電池
7.1.1原電池
7.1.2可逆電池與不可逆電池
7.1.3電動勢的測定
7.1.4電池的書面表達方法
7.2電極電勢及可逆電極的種類
7.2.1電極電勢的產(chǎn)生
7.2.2電極電勢與標準氫電極
7.2.3標準電極電勢
7.2.4可逆電極種類
7.3可逆電池熱力學
7.3.1可逆電池電動勢與電池反應的
吉布斯函數(shù)的關系
7.3.2電池反應熵變的計算
7.3.3電池反應焓變的計算
7.3.4電池反應熱的計算
7.3.5可逆電池的基本方程
能斯特方程
7.4液體接界電勢與濃差電池
7.4.1液體接界電勢
7.4.2濃差電池
7.4.3消除液體接界電勢的方法
7.5電動勢的測定應用
7.5.1pH值的測定
7.5.2平衡常數(shù)及溶度積的測定
7.5.3電勢滴定
7.6不可逆電極過程
7.6.1分解電壓
7.6.2極化現(xiàn)象和超電勢
7.6.3極譜分析原理
思考題
習題
動力學篇
第8章基礎化學反應動力學
8.1反應速率與反應機理
8.1.1反應速率的定義
8.1.2反應機理
8.1.3反應速率的測定
8.2反應速率方程
8.2.1速率方程
8.2.2反應級數(shù)
8.2.3速率常數(shù)
8.3反應速率方程的積分形式
8.3.1零級反應
8.3.2一級反應
8.3.3二級反應
8.3.4n級反應
8.3.5用分壓表示的速率方程
8.4反應級數(shù)與速率常數(shù)的確定
8.4.1積分法
8.4.2微分法
8.5溫度對反應速率的影響
8.5.1范特霍夫規(guī)則
8.5.2阿倫尼烏斯公式
8.6反應的活化能
8.6.1活化能的物理意義
8.6.2活化能確定
8.6.3求反應的最適宜溫度
8.7反應速率理論
8.7.1簡單碰撞理論
8.7.2過渡狀態(tài)理論
思考題
習題
第9章復雜反應及特殊反應動力學
9.1典型復雜反應
9.1.1對峙反應
9.1.2平行反應
9.1.3連串反應
9.2復雜反應速率的近似處理法
9.2.1選取速率控制步驟法
9.2.2穩(wěn)態(tài)近似法
9.2.3平衡態(tài)近似法
9.3鏈反應
9.3.1直鏈反應的特征及速率方程
9.3.2爆炸反應
9.4溶液中的化學反應
9.4.1溶劑與反應組分無明顯相互作用的
情況
9.4.2溶劑與反應組分有明顯相互作用的
情況
9.4.3溶液中快速反應的處理方法
弛豫法
9.5光化學反應
9.5.1光化學反應的基本定律
9.5.2光化學反應機理及速率方程
9.6催化反應
9.6.1催化作用概述
9.6.2均相催化反應
9.6.3多相催化反應
9.7酶催化反應
9.7.1酶催化反應的特點
9.7.2酶催化反應動力學
9.7.3溫度和pH對酶催化反應速率的
影響
9.7.4酶催化反應的應用和模擬
思考題
習題
界面篇
第10章液體的表面現(xiàn)象
10.1表面吉布斯函數(shù)與表面張力
10.1.1表面功與表面吉布斯函數(shù)
10.1.2表面張力
10.1.3影響表面張力的因素
10.1.4分散度與比表面
10.2彎曲液面的特性
10.2.1彎曲液面下的附加壓力
10.2.2毛細現(xiàn)象
10.3開爾文方程
10.3.1微小液滴的飽和蒸氣壓
10.3.2亞穩(wěn)狀態(tài)與新相生成
10.4溶液表面的吸附
10.4.1表面張力與溶液濃度的
關系
10.4.2溶液表面的吸附現(xiàn)象與吉布
斯吸附
等溫式
10.5表面活性劑
10.5.1表面活性劑的結構與分類
10.5.2表面活性劑溶液的性質
10.5.3表面活性劑的HLB值
10.5.4表面活性劑的應用
思考題
習題
第11章固體的表面現(xiàn)象
11.1固體表面的特征
11.1.1固體表面的不均勻性
11.1.2固體的表面能
11.2潤濕現(xiàn)象
11.2.1潤濕現(xiàn)象的分類
11.2.2接觸角與潤濕方程
11.3固體表面對氣體的吸附
11.3.1物理吸附
11.3.2化學吸附
11.3.3吸附曲線
11.3.4吸附熱
11.3.5弗戎德利希吸附等溫式
11.4單分子層吸附理論
11.4.1朗格繆爾吸附等溫式
11.4.2朗格繆爾吸附等溫式的
應用
11.4.3解離吸附
11.4.4混合吸附
11.5多分子層吸附理論簡介
11.5.1BET吸附等溫式
11.5.2BET方程的應用
11.6固.液界面吸附
11.6.1固體自稀溶液中吸附
11.6.2影響固體自非電解質溶液吸附的
因素
11.6.3固體自電解質溶液中吸附
思考題
習題
膠體篇
第12章膠體分散系統(tǒng)
12.1分散系統(tǒng)概述
12.1.1分散系統(tǒng)的研究內容
12.1.2分散系統(tǒng)的分類
12.1.3膠體系統(tǒng)的分類
12.2膠體的制備及凈化
12.2.1膠體的制備
12.2.2膠體的凈化及應用
12.3膠體的運動性質
12.3.1布朗運動
12.3.2溶膠的滲透壓
12.3.3擴散現(xiàn)象
12.3.4沉降與沉降平衡
12.4膠體的光學性質
12.4.1丁鐸爾效應
12.4.2瑞利公式
12.4.3超顯微鏡及其應用
12.5膠體的電學性質
12.5.1電動現(xiàn)象
12.5.2膠粒表面電荷的來源
12.5.3膠體雙電層模型
12.5.4膠體粒子的結構圖
12.5.5ζ電勢計算
12.6電解質對膠體的穩(wěn)定與聚沉
12.6.1電解質的聚沉作用
12.6.2聚沉作用的實驗規(guī)律
12.6.3膠體穩(wěn)定的DLVO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