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79 元
叢書名:高等醫(yī)學院校康復治療學專業(yè)教材
當前圖書已被 19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惲曉平 編
- 出版時間:2014/4/1
- ISBN:9787508079615
- 出 版 社:華夏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R493
- 頁碼:588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2
- 開本:16K
《康復療法評定學(第二版)/高等醫(yī)學院?祻椭委煂W專業(yè)教材》的編寫目的旨在為物理療法和作業(yè)療法專業(yè)本科學生提供系統(tǒng)、全面的康復評定理論與技術的知識架構,使學生掌握相關專業(yè)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和基本操作技術!犊祻童煼ㄔu定學(第二版)/高等醫(yī)學院?祻椭委煂W專業(yè)教材》是康復治療學本科專業(yè)教學中的核心課程和必修課,也是臨床康復專業(yè)的基礎課。
《康復療法評定學》由惲曉平教授主編,全書系統(tǒng)介紹康復評定學概念及理論、相關基礎知識、評定原理、評定所需儀器設備和方法,以及臨床結果分析,理論與臨床操作相結合,兼顧學科新進展,是國內外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全面、詳盡論述康復評定理論與實踐的專業(yè)著作。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康復評定的基本概念
二、康復評定的三個層面
三、康復評定在康復臨床決策過程中的作用
四、康復評定與循證醫(yī)學
五、康復評定的目的
第二節(jié) 康復評定的工作流程與內容
一、收集資料
二、分析資料
三、解釋評定結果
四、記錄
五、評定會制度
六、康復評定的時期
第三節(jié) 康復評定的類型與實施方法
一、康復評定的類型
二、常用的康復評定實施方法
第四節(jié) 檢查與測量方法的評估
一、信度
二、效度
三、信度與效度之間的關系
四、靈敏度與特異性
五、臨床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分級
第五節(jié) 康復評定的原則與注意事項
一、選擇評定方法與評定工具的原則
二、康復評定的注意事項
第二章 物理療法評定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評定目的
二、評定項目分類
第二節(jié) 物理療法評定的流程、步驟與方法
一、評定的工作流程
二、評定步驟
三、評定方法
附:物理療法專業(yè)評定學授課內容與順序
第三章 作業(yè)療法評定
第一節(jié) 概述
一、作業(yè)活動及其分類
二、影響作業(yè)活動的因素
三、人-環(huán)境-作業(yè)活動模式
四、作業(yè)療法評定的分類
第二節(jié) 作業(yè)療法評定的流程、步驟與方法
一、評定的工作流程
二、評定步驟
三、評定方法
附:作業(yè)療法專業(yè)評定學授課內容與順序
第四章 基本生理指標的測量
第一節(jié) 基本概念
一、體溫
二、脈搏
三、呼吸
四、血壓
第二節(jié) 檢查方法
一、體溫
二、脈搏
三、呼吸
四、血壓
第三節(jié) 結果記錄與結果分析
一、體溫
二、脈搏
三、呼吸
四、血壓
第五章 人體形態(tài)學測量
第一節(jié) 測量標志點
一、顱區(qū)體表標志
二、胸部體表標志
三、腹壁體表標志
四、骨盆體表標志
五、上肢體表標志
六、下肢體表標志
第二節(jié) 測量內容與方法
一、身長與體重的測量
二、軀干與四肢周徑的測量
三、四肢長度的測量
四、截肢殘端的測量
五、脂肪厚度的測量
六、人體姿勢的評定
七、注意事項
第六章 關節(jié)活動度的測量
第一節(jié) 關節(jié)活動度
一、定義
二、關節(jié)活動度的分類
三、影響關節(jié)活動度的生理因素
四、測量目的
五、適應證與禁忌證
第二節(jié) 測量方法與步驟
一、測量方法
二、測量步驟
三、關節(jié)活動度測量的一般原則與注意事項
第三節(jié) 各關節(jié)活動度的具體測量
一、上肢
二、拇指與手指
三、下肢關節(jié)
四、□趾與足趾
五、脊柱
第四節(jié) 結果記錄與分析
一、結果記錄
二、結果分析
第七章 徒手肌力檢查
第一節(jié) 肌力
一、定義
二、肌的分類
三、肌收縮類型
四、影響肌力的因素
五、評定目的
六、適應證與禁忌證
二、反射與反應的分類
三、評定目的
第二節(jié) 評定方法
一、原始/脊髓水平反射
二、張力性/腦干水平反射
三、中腦及大腦皮質水平的反應
四、檢查注意事項
第三節(jié) 結果記錄與分析
一、結果記錄
二、結果分析
第十二章 協調運動障礙的評定
第一節(jié) 協調運動
一、基本概念
二、評定的目的
三、適應證和禁忌證
四、各種協調運動障礙的特征
第二節(jié) 評定的方法與步驟
一、協調運動的神經學檢查
二、粗大協調運動的評定
三、精細運動的評定
四、評定注意事項
第三節(jié) 結果記錄與分析
一、粗大協調運動評定的記錄與分析
二、精細運動評定結果的記錄與分析
……
第十三章 平衡功能的評定
第十四章 步態(tài)分析
第十五章 臨床肌電圖與神經傳導檢查
第十六章 表面肌電圖
第十七章 感覺功能的評定
第十八章 疼痛的評定
第十九章 肌肉骨骼系統(tǒng)損傷的評定
第二十章 運動控制障礙的評定
第二十一章 心肺功能的評定
第二十二章 耐力的評定
第二十三章 作業(yè)活動的評定
第二十四章 高級腦功能障礙的評定
第二十五章 社會心理技能和心理成分的評定
第二十六章 吞咽障礙的評定
第二十七章 環(huán)境的評定
第二十八章 生活質量的評定
附錄一 中國殘疾人實用評定標準(試用)
附錄二 殘疾人體育運動功能評定與分級
主要參考文獻
(二)體重
通過體重的變化掌握身體的發(fā)育、營養(yǎng)、萎縮、消耗的狀態(tài),對于兒童還可以根據體重決定服藥量。在進行平衡功能測試和康復訓練中,了解被檢查者體重將有助于判斷其身體重心及其分布、平衡功能狀況,為制訂治療方案提供依據,也是平衡障礙生物反饋的重要觀測指標。
利用體重計測量體重(body weight)。體重沒有絕對的正常值,更有意義的是體重比(體重/身長)。目前國際上廣泛使用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這一概念,即體重(kg)除以身高(m)的平方:
體重指數(BMI)=體重(kg)/(身高(m))2
單位是kg/m2。根據國際生命科學學會中國人群肥胖與疾病危險研討會2001年6月最新公布的中國人肥胖的最新標準,將體重指數(BMI)為24kg/m2作為正常體重與超重的分界點,大于24kg/m2為超重;大于28kg/m2為肥胖。
二、軀干與四肢周徑的測量
(一)軀干周徑
1.胸圍胸圍是呼吸、循環(huán)功能重要的間接評定項目。胸廓擴張度差往往是因形態(tài)障礙、運動障礙(頸髓損傷)、生理功能障礙(肺部疾。┑仍斐傻。
測量體位取坐位或站立位,上肢在體側自然下垂。成人用皮尺測量三個部位的周徑,即腋窩高、乳頭高、劍突高。測量小兒胸圍時取平乳暈下緣與肩胛骨下角水平的胸部周徑。
深呼氣與深吸氣的胸圍之差可以反映胸廓擴張度。正常成人劍突處的胸廓擴張差一般在5cm以上。
2.腹圍為了解營養(yǎng)吸收的狀態(tài)或觀察腹水、腸梗阻等病人腹脹的消長情況常需要測量腹圍。此外,腰圍是反映脂肪總量和脂肪分布的綜合指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