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化學化工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詳細介紹了最新的信息檢索技術和平臺,是一本真正有利于學生和科研人員對學科專業(yè)知識獲取和利用的書。全書共分7章,以各檢索“平臺”為框架,系統(tǒng)介紹了利用Internet檢索科技文獻的方法和技巧。第1章介紹文獻檢索的基礎知識及Internet入門;第2至6章介紹了Google檢索系統(tǒng)、三大中文文獻數據庫、SciFinder數據庫、Web of Knowledge數據庫、十種英文全文數據庫等最為權威和全面的檢索平臺;第7章介紹了一些特種文獻與事實數據的使用。
本書既可作為高等學;瘜W、化工、材料、環(huán)境等相關專業(yè)的文獻檢索課程教材,也可供其他科研人員參考使用。
《Internet化學化工文獻信息檢索與利用》介紹了最新的信息檢索技術和平臺,作者在此方面有深入的理解和實踐,內容和形式明顯區(qū)別于已有同類書,是一本真正有利于相關專業(yè)學生和科研人員獲取并利用好專業(yè)知識的好書。
文獻是記錄知識的載體,知識是前人智慧和實踐的結晶,信息的價值在于消除不確定性,文獻信息檢索就是以自己所知的有限來獲取人類知識寶庫的無限,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增加解決問題的確定性。文獻檢索是科學研究和創(chuàng)新的基礎,科學研究就是運用已知的知識來探求未知的知識,并在探求未知過程中來強化和修正已知。
Internet已經極大地改變甚至重新定義了人們的生活方式,那么Internet究竟為化學化工文獻信息的檢索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顯然,最為明顯的影響是打破了信息共享的時空限制、改變了學術出版的形式和周期、極大地促進了學術交流的國際化和社交化。因此,無論是科學研究、學術出版、信息共享、還是文獻檢索,都必須聚焦到這一個全球一體化的數字環(huán)境上。
1999年底,應江蘇科技出版社的邀請,袁中直教授和筆者一起編寫并出版了《Internet化學化工信息資源檢索和利用》,這也是國內第一本專門討論Internet上化學化工信息資源的書,并一直作為筆者所在學院本科生的教材。然而,在過去的10年,中國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包括中國學者的科研水平和國際學術影響力的提升、國家對科學研究的重視程度和資源的投入力度,以及網絡技術在中國的普及和應用水平,都超出了包括筆者在內的大多數人的意料。顯然,原來教材中的內容已經不能適應教學和科研的需要。近幾年,筆者一直為學生尋找合適的教材,然而結果令人失望,一直未能找到一本同時兼具介紹最新的信息檢索技術和平臺,并真正有利于學生對學科專業(yè)知識獲取和利用的書。于是筆者考慮重新編寫一本教材,這一想法得到了化學工業(yè)出版社相關編輯的極大支持,并最終促成了本書的編寫和出版。
有關于化學化工信息檢索的書籍眾多,那么這本書有什么特點呢?首先,完成這一教材的作者必須同時對文獻檢索知識、Internet信息資源獲取和化學的基礎及應用研究有深入的理解和實踐,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習者一個高的起點和寬廣的未來,這正是本書的立足點。其次,本書在結構上是基于“平臺”進行介紹,不同于大多數文獻檢索教材按傳統(tǒng)文獻類型分類的方式。這樣處理更能夠適應高校圖書館包庫購買電子文獻數據庫的真實情況,并立足于在有限資源的條件下解決問題,而不是為了檢索而檢索。再次,本書在介紹每一類型的資源時,將大量的筆墨花在精心挑選的一兩個平臺上,以點帶面,而不是平均用力、泛泛而談,特別是對文摘型和全文文獻數據庫的檢索作了詳細的介紹,以期為學習者提供較為詳盡的課后自學參考。
本書得以出版,得到了華南師范大學南俊民教授、陳炳稔副教授、何廣平副教授、汪朝陽教授和華南理工大學張偉德教授、王立世教授的大力支持、指導和鼓勵。華南師范大學化學與環(huán)境學院的領導和同事們也為本書的寫作給予了有力的支持。在此向以上領導、專家和老師表達真誠的感謝!感謝化學工業(yè)出版社的領導和編輯給筆者一個機會寫作本書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他們認真細致、一絲不茍的工作精神使本書的質量得以保證。感謝與我一起從事科學研究的研究生們,他們努力地工作使得我能夠抽出時間來完成本書的寫作。最后要感謝家人對筆者的支持、理解和愛護,多年來他們付出了很多很多,但得到的實在很少。
本書是在廣泛收集相關資料、多年應用和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寫成的,筆者希望本書能對所有讀者在化學化工文獻信息檢索和科學研究方面有所幫助。然而由于時間倉促,水平有限,書中不免有錯漏或不妥之處,竭誠歡迎專家和廣大讀者批評和指正,以便在日后工作中加以改進。
肖信
2014年春于廣州
第1章 概論:以有限追求無限
1.1 文獻信息檢索基礎
1.1.1 文獻與信息
1.1.2 文獻信息檢索的意義
1.1.3 科技文獻信息來源與類型
1.1.4 文獻信息檢索及其類型
1.1.5 檢索語言、方法與途徑
1.1.6 檢索結果的評價
1.1.7 Internet環(huán)境下的文獻信息檢索
1.1.8 電子信息檢索技術
1.2 Internet重要化學化工網站導航
1.2.1 按資源分類
1.2.2 按學科分類
1.3 Internet入門
1.3.1 Internet的歷史
1.3.2 Internet的基本應用
第2章 Google:一網打盡
2.1 搜索引擎簡介
2.1.1 搜索引擎基本原理
2.1.2 搜索引擎發(fā)展簡史
2.1.3 Google搜索引擎簡介
2.1.4 選擇Google的原因
2.2 Google的基本搜索功能
2.2.1 關鍵詞和檢索式
2.2.2 檢索結果界面與限定
2.2.3 檢索結果的評價
2.2.4 搜索設置選項
2.3 Google的高級搜索功能
2.3.1 雙引號與通配符
2.3.2 限定檢索位置
2.3.3 限定檢索域
2.3.4 限定文件類型
2.3.5 高級搜索界面
2.3.6 特殊檢索指令
2.3.7 英文關鍵詞的確定
2.3.8 一些搜索建議
2.4 Google的附屬功能
2.4.1 學術檢索
2.4.2 專利檢索
2.4.3 圖書檢索
2.4.4 圖片檢索
2.4.5 Google 翻譯
2.4.6 Google 快訊
2.4.7 Google 鏡像網站的問題
2.5 其他搜索引擎簡介
2.5.1 中文搜索引擎
2.5.2 英文搜索引擎
第3章 中文文獻數據庫:拓展視野
3.1 學術論文及其結構
3.1.1 學術論文的定義
3.1.2 學術論文的類型
3.1.3 學術論文的結構
3.1.4 參考文獻的格式
3.2 中國知網
3.2.1 知網簡介
3.2.2 查找文獻
3.2.3 結果分析
3.3 萬方數據庫
3.3.1 萬方數據簡介
3.3.2 期刊導航
3.3.3 文獻檢索
3.3.4 檢索結果處理
3.3.5 全文閱讀與擴展
3.3.6 其他庫簡介
3.4 維普數據庫
3.4.1 維普數據庫簡介
3.4.2 期刊文獻檢索
3.4.3 獲取全文
3.4.4 文獻分析服務
第4章 SciFinder:一站式檢索
4.1 SciFinder簡介
4.2 探索文獻
4.2.1 主題檢索
4.2.2 作者檢索
4.2.3 機構檢索
4.2.4 期刊或專利檢索
4.2.5 獲取相關文獻
4.2.6 限定檢索結果
4.2.7 分析檢索結果
4.2.8 獲取文獻全文
4.3 探索物質
4.3.1 結構檢索
4.3.2 專利文獻結構檢索
4.3.3 分子式檢索
4.3.4 性質檢索
4.3.5 物質標識檢索
4.3.6 結構檢索結果精煉
4.3.7 結構檢索結果分析
4.3.8 化學品信息
4.4 探索反應
4.4.1 反應檢索
4.4.2 檢索結果的精煉/限定
4.4.3 檢索結果的分析
4.5 附屬功能和說明
4.5.1 檢索結果的輸出
4.5.2 合并記錄集
4.5.3 定題服務功能
4.5.4 科學記事簿
4.5.5 Web 版的注冊
第5章 Web of Knowledge:價值發(fā)現
5.1 Web of Knowledge簡介
5.2 Web of Science
5.2.1 Web of Science簡介
5.2.2 檢索方法
5.2.3 檢索結果處理
5.2.4 全文獲取與導出
5.3 Derwent Innovations Index
5.3.1 專利檢索方法
5.3.2 檢索結果處理
5.4 期刊引文報告
5.4.1 期刊引文報告與影響因子
5.4.2 期刊引用報告的檢索方法
5.5 中科院SCI雜志分區(qū)
第6章 英文全文數據庫:海闊天高
6.1 科學之巔
6.1.1 "Nature"系列期刊
6.1.2 Science Online
6.2 學會出版物
6.2.1 美國化學會
6.2.2 英國皇家化學會
6.2.3 美國電化學會
6.2.4 英國物理學會
6.3 商業(yè)出版商
6.3.1 ScienceDirect(Elsevier)
6.3.2 Wiley Online Library
6.3.3 Springer LINK
6.3.4 EBSCO(ASP)
第7章 特種文獻與事實數據:走向應用
7.1 專利檢索
7.1.1 專利入門
7.1.2 專利檢索
7.2 標準與法規(guī)檢索
7.2.1 標準入門
7.2.2 標準檢索
7.2.3 法規(guī)檢索
7.3 物性數據檢索
7.3.1 《CRC化學物理手冊》
7.3.2 ChemSpider
7.3.3 NIST Chemistry WebBook
7.3.4 與化學物質毒性相關的數據庫
7.4 試劑與儀器檢索
7.4.1 化學試劑
7.4.2 化學儀器
7.4.3 化工產品
7.5 電子圖書和書目檢索
7.5.1 電子圖書
7.5.2 書目檢索
7.5.3 圖書分類法簡介
1.1.7 Intemet環(huán)境下的文獻信息檢索
互聯網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信息出版、信息存儲和信息交流的方式,也極大地促進了信息處理技術的發(fā)展。
網絡環(huán)境下信息的新特點包括:①信息類型的多樣化,無論是出版的方式、文檔的類型、媒體的形式,還是存儲的介質,都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②數量和內容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在互聯網條件下,除了原有出版機構,可以說所有網絡用戶都參與了信息的“出版”,信息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③信息的分散性,互聯網是一個分布式網絡系統(tǒng),各種信息存儲在各類服務器甚至個人電腦上,并且其位置地址經常會發(fā)生變動,信息之間僅依靠超鏈接進行聯系;④信息的共享性高,由于互聯網實現了不受時間、地理、國界限制的聯網,而且絕大多數信息都是數字化信息,因此信息很容易實現共享和交流;⑤信息更新非常速度快。
相對于傳統(tǒng)的印刷型手工檢索,計算機檢索的最大優(yōu)點是速度快,因此能夠從更大信息量的資料中查找到相關的文獻信息,而且可以隨時修改檢索方法和策略來獲得不同的檢索結果。而Internet提供了分布式的數據存儲和檢索系統(tǒng),這極大地方便了服務商對所提供信息的管理和維護,并能夠保證信息的一致性和時效性,也極大地使檢索用戶擺脫了時間、地點和終端數量上的限制,某種程度上也降低了獲得文獻信息的費用。此外,利用Intcrnct可以從多個信息來源獲取信息,從而對單一信息來源的文獻資料進行補充、檢驗、確認、評估,并能實現用戶間實現的交流和即時互動。
正是基于以上理由,特別是考慮到目前Intcrnct文獻檢索系統(tǒng)已經相當成熟,考慮到印刷型科技檢索工具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而傳統(tǒng)的基于光盤系統(tǒng)的機檢或專線聯機檢索系統(tǒng)已經不適應時代的要求,本書將從Internet環(huán)境下的視角來認識和介紹文獻與信息檢索技術。
1.1.8 電子信息檢索技術
基于電子信息的檢索技術與傳統(tǒng)的檢索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其主要原因是電子計算機在本質上是一種邏輯運算工具,其優(yōu)勢是運算速度極快,只要使用的邏輯是正確的,計算機可以在極短時間里尋找到與檢索主題相關的大量信息。因此,在電子信息環(huán)境下,成功檢索的關鍵在于構建有效的檢索式,而高效檢索式的關鍵,在于檢索詞的確定和邏輯運算符的使用。
1.1.8.1 布爾邏輯運算符
布爾邏輯運算符是由英國學者喬治.布爾發(fā)明的,用于表示多個詞或事物之間的邏輯關系,主要包括邏輯“與”、邏輯“或”和邏輯“非”三種類型(表1—2),通常用AND、OR、NOT表示。用布爾邏輯運算符連接檢索詞形成的檢索式稱為布爾邏輯檢索式。布爾邏輯檢索式是計算機信息檢索中最常用的檢索表達式。
運算符優(yōu)先級順序為N。T、AND、OR,可以用括號“( )”改變它們的運算順序。如A and(Bor C),檢索順序為先檢索B或C,然后再與A進行交叉限定檢索。
1.1.8.2 其他類型運算符
除了布爾邏輯關系,在實際計算機檢索中,還必須配合一些較為特殊的運算符來進一步限定和構建更加復雜的檢索式。不同的信息檢索系統(tǒng),所使用的運算符是不同的,需要通過閱讀系統(tǒng)的使用說明來確定,下面介紹一些較為常見的運算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