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洞察力(time perspective)屬于時間人格(time personality)的范疇,不僅涵蓋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基本時間維度,還包括認知、情緒、行動或行為傾向等內容。在個體所經歷的時間事件中,有些時間事件可能是情境性的,屬于狀態(tài)性時間洞察力,而另一些時間事件可能是相對持久的,屬于特質性時間洞察力;后者是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屬于時間維度上的人格差異!缎睦硌芯啃落J點叢書: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研究》基于心理學研究視角,以實證結果論證了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理論構想;編制了青少年時間洞察力量表;檢驗了時間洞察力與其他變量的關系;用實驗法驗證了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心理加工特點;并探討了個體或群體在時間洞察力上的共性與個性以及時間洞察力的特點、形成機制和規(guī)律。從文獻分析、調查研究、實驗研究、理論研究四個層面對青少年時間洞察力進行了系統研究。本書可供教育工作者、學生家長,以及各領域時間研究者參考使用。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序
時間無處不在,但心理時間不同于物理時間。心理時間可分為時間認知和時間人格,它不僅是基本心理過程的存在方式,也是人格特征的存在方式。個體在時間上的人格差異即時間人格(time personali—ty)。時間人格不是一個簡單的、單一的概念,而是一個具有多重結構、具有多種不同功能的概念;其中,時間洞察力(time perspective)就是一種重要的時間人格特征。時間洞察力也是一個綜合性概念,不僅涵蓋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時間框架,還包括認知、情緒、行動或行為傾向等內容。時間洞察力是個體對時間的認知、體驗和行動(或行動傾向)上所表現出來的相對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是在環(huán)境影響下形成的相對穩(wěn)定的個體差異變量。從時間歷程上分析,時間洞察力涉及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基本維度;從性質上看,在個體過去、現在所經歷的時間事件中,有些時間事件可能是情境性的,屬于狀態(tài)時間洞察力,而另一些時間事件可能是相對持久的,屬于特質時間洞察力;后者是一個人的人格特質,屬于時間維度上的人格差異。近年來,西方研究者也傾向于把時間洞察力作為整體性概念來理解。例如,Zim-bardo等認為,時間洞察力表示個體與心理過去、心理現在和心理未來相聯系的方式;是個體下意識或自動化地把自身的經驗流劃分為未來、現在和過去三種心理時間結構的過程,是對動機、情緒、認知和社會過程的整合。
時間洞察力作為一種個體人格特征,主要表現在人們對待過去、現在和未來時間洞察力的穩(wěn)定差異上,對人的行為、思想、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的影響,對個人的事業(yè)、成功的人生都具有重要的意義,甚至對健康長壽都有重要影響,F在人們越來越關注健康和長壽,這里我想就未來時間洞察力的人比過去、現在時間洞察力的人更健康、更長壽談一些自己的看法。高未來時間洞察力的人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更珍愛健康,有更多的健康行為,例如,堅持體育鍛煉,吃健康的食品,開車系安全帶,定期體檢(包括血糖血脂檢查、乳腺癌檢測和子宮頸切片檢查等)。高未來時間洞察力的人有許多未來的追求,他們希望自己活得健康、更加長久,因而不大會做危及自身健康的事情,例如,吸毒、吸煙、飲酒、風險駕車、危險性的體育活動,以及與人吵架斗毆等。也有人認為,有些“高未來時間洞察力者”以犧牲睡眠、娛樂及與家人、朋友的聚會換取工作上的成就,其實他們并不是未來時間洞察力者,而是高現在時間洞察力者。時間人格,特別是時間洞察力對人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很值得對心理學感興趣的學者深入地研究。
《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研究》這部著作既是作者對其之前時間洞察力研究的系統總結,也是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批準號:06CZX024;結項號:20130584)的優(yōu)秀結項成果。作者基于心理學的視角,從文獻分析、調查研究、實驗研究、理論研究四個層面,對青少年時間洞察力從過去、現在和未來三個維度進行了系統的實證研究,對時間洞察力的結構、功能、性質和機制做了較為詳細的闡述,是國內全面研究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首次嘗試。這部著作不僅探討了正常環(huán)境下青少年時間洞察力的個性和共性及其形成機制和規(guī)律,還對地震災區(qū)極端環(huán)境下青少年時間洞察力與其他心理變量的關系模式進行了研究,對于時間洞察力研究成果的推廣和應用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相信這部著作能為我國相關領域的時間研究、時間心理學和時間人格研究提供參考。
是為序。
黃希庭 謹識
2014年6月于西南大學
。ㄒ唬㈱imbardo時間洞察力問卷
Zimbardo時間洞察力問卷(Zimbardo和Boyd,1999),由斯坦福大學心理學家Zimbardo等編制,在世界范圍內廣泛使用,并在多個國家進行了跨文化驗證。該問卷包括5個維度:過去消極、現在享樂、未來、過去積極和現在宿命,通過56個項目進行測量。“過去消極”反映了一種對過去的消極看法,例如,“我總是想起過去發(fā)生的壞事情”,“我總是想起生活中被我錯過的好事情”!斑^去積極”反映了對過去所持的一種溫暖、富有感情的態(tài)度,例如,“熟悉的童年畫面、聲音和氣味常常能勾起我美好的回憶”,“回憶過去讓我感到快樂”。“現在享樂”反映了一種對時間和生活享樂的、冒險的態(tài)度,表明不怎么關注未來的現在取向,例如,“我認為與朋友聚會是人生的一大樂事”,“當欣賞自己喜歡的音樂時,我常常會忘記時間”!艾F在宿命”反映了一種對未來和生活所持的宿命的、無助的和毫無希望的態(tài)度,例如“由于世事變化無常,因此無法規(guī)劃未來”,“我的生活道路受制于某些我無法控制的力量”。“未來”是一種對未來的一般取向,例如,“我想完成某件事時,會設立目標并考慮達到目標的具體途徑”,“在晚上玩耍之前,我會做完明天要截止的事情,以及其他必要的工作”。
(二)青少年時間洞察力量表
青少年時間洞察力量表(Adolescent Time Perspective Inverltory,ATPI)包括過去、現在、未來三大維度(羅婷婷等,2011)。過去維度有22個題目,包含過去情感體驗、過去經驗教訓、過去評價、過去時間觀念4個因素,F在維度有23個題目,包含現在情感體驗、把握現在、自我決策、自我監(jiān)控、現在享樂5個因素。未來維度有24個題目,包含未來情感體驗、計劃未來、態(tài)度信念、未來宿命4個因素。該量表基于中國青少年樣本進行編制,具有較好的心理測量學指標,具體量表見第四章。
將實驗法用于時間洞察力研究的難度很大,只有為數不多的幾項研究。鄭涌和黃希庭(2000)采用畫圓測驗和完成句子測驗,配合時間標定作業(yè),對大學生的時間透視作了探討,初步揭示了建立在時間體驗與自我概念的整合基礎上的時間透視的心理結構方式。鄭涌和黃希庭(2000)的另一項研究,以24個人格形容詞為材料,曾借鑒有關自我圖式的研究方法,用積極詞和消極詞讓被試對照自己作“過去的我”、“現在的我”與“將來的我”的三擇一式的迫選反映,對時間洞察力進行考察。實驗結果不僅驗證了前文(鄭涌和黃希庭,2000)的研究結論,即不同狀態(tài)下的被試在時間透視的廣度、方向及關聯性等心理結構特征上存在差異,而且表明了整合自我信息的不同的功能機制。呂厚超和黃希庭(2008)通過實驗考察了過去定向者認知加工的特點,結果表明,高過去定向的個體對有關自我的過去信息加工深度深,能產生較好的回憶;并傾向于優(yōu)先加工與自我有關的消極信息。過去定向者的認知加工具有類似于自我圖式的性質。另一項實驗研究(呂厚超和黃希庭,2008)考察了過去情緒體驗對自尊的影響。結果表明,過去正面情緒體驗者傾向于高自尊,過去負面情緒體驗者傾向于低自尊。對于高自尊詞的回憶量,正面情緒組顯著高于負面情緒組;對于低自尊詞的回憶量,正面情緒組顯著低于負面情緒組。在正面情緒組,高自尊詞的回憶量顯著高于低自尊詞的回憶量;在負面情緒組,高自尊詞的回憶量與低自尊詞的回憶量無顯著差異。除此之外,國內外鮮有采用實驗法的研究報告。
總之,現在對時間洞察力的測量多采用問卷法或量表法,很少使用投射技術對時間洞察力進行測量。但是,一些研究者在測量方法上也曾作過有益探索,例如,黃希庭等使用7個時間單位和模糊統計試驗方法對40個時間修飾詞作經驗賦值(黃希庭,1994;黃希庭等,1998),雖然考察的仍然是時間洞察力的認知成分,但在方法上是一種創(chuàng)新,且更能揭示時間經驗的模糊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