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輻射是人類素未謀面卻又常常打交道的“朋友”,正如人們一直生活在空氣中而眼睛卻看不見空氣一樣,無處不在的電磁輻射雖然人們感覺不到(可見光除外),卻與人類密切相關,特別是在如今這個高科技時代,更是如此。電腦及網(wǎng)絡的發(fā)展讓我們實現(xiàn)了與全世界面對面的溝通和信息共享;有線、無線通訊讓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縮減為零;家用電器(如電視機、收音機、冰箱、微波爐、電磁爐等)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新技術的醫(yī)療設備(如核磁共振、射頻治療儀等)也為醫(yī)生的準確診斷和有效治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1章基礎知識介紹
1.1電磁輻射概述
1.1.1相關專業(yè)術語
1.1.2電磁現(xiàn)象
1.1.3電磁輻射來源
1.1.4電磁頻譜的劃分
1.2移動通信電磁輻射
1.2.1移動通信的原理及系統(tǒng)組成
1.2.2移動通信的特點
1.2.3移動通信系統(tǒng)工作方式
1.2.4移動通信電磁輻射
1.3電磁輻射暴露限值和標準
1.3.1ICNIRP限制交變電場和磁場暴露的導則
1.3.2職業(yè)和公眾暴露限值
1.3.3我國的電磁輻射暴露限值管理標準
1.3.4國內典型電磁標準暴露限值的對比
1.3.5基站輻射的安全距離及標準
1.3.6基站現(xiàn)場電磁場暴露評估
1.3.7電磁輻射與安全標準評價
第2章生物組織的電磁特性
2.1生物分子及離子的電磁特性
2.1.1水分子電磁特性
2.1.2離子溶液電磁特性
2.1.3生物大分子的電磁特性
2.2生物膜的電磁特性
2.2.1細胞膜的結構模型
2.2.2細胞膜的電磁特性
2.2.3細胞膜的等效電路
2.3生物體的電特性
2.3.1導電特性
2.3.2介電特性
2.4生物體的磁特性
第3章電磁輻射生物效應的作用機制
3.1電磁場的熱效應
3.2電磁場的非熱效應
3.2.1諧振效應理論
3.2.2相干電振蕩理論
3.2.3粒子對膜的穿透理論
3.2.4跨膜離子的回旋振蕩理論
第4章射頻輻射健康效應流行病學研究
4.1射頻輻射與自覺癥狀和認知
4.1.1射頻輻射與自覺癥狀
4.1.2射頻輻射與認知
4.2射頻輻射與腫瘤
4.2.1射頻輻射與腦腫瘤
4.2.2射頻輻射與神經(jīng)膠質瘤
4.2.3射頻輻射與腦膜瘤
4.2.4射頻輻射與聽神經(jīng)瘤
4.2.5射頻輻射與其他腫瘤
4.3射頻輻射與生殖機能障礙
4.3.1電磁輻射對女性生殖功能的影響
4.3.2電磁輻射對子代的影響
4.3.3射頻輻射對男性生殖功能的影響
4.3.4射頻輻射對性功能的影響
4.3.5射頻輻射對子代性別比例的影響
4.4射頻輻射與兒童生長發(fā)育
……
第5章射頻輻射生物效應實驗研究
第6章環(huán)境射頻輻射防護策略
第2章生物組織的電磁特性
生物系統(tǒng)是指有生命活性的系統(tǒng),即從單個細胞、生物分子,到生物組織和器官,以及由各種組織和器官構成的機體,乃至生物群體。由于電磁場的基本特性是可以對機體內的電荷產(chǎn)生力的作用,進而產(chǎn)生能量轉換,因此在研究電磁場和生物系統(tǒng)相互作用時,必須了解生物系統(tǒng)本身的電磁特性。
對于生命起源和生命活動本質,人們至今仍不是很清楚。在生命活動中,生物活體自身電磁場和電磁波的形成、運動規(guī)律及所起的作用,至今也尚無定論。但生物活體自身具有的電磁特性和電磁現(xiàn)象,是可以用現(xiàn)有的物理學和生物學知識加以分析并通過實驗方法進行測量的。構成任何生物活體的空間結構是處于不同狀態(tài)的物質,即由含帶電粒子的原子和分子組成。在生命活動和生命系統(tǒng)結構中,起決定作用的力表現(xiàn)形式也是各種各樣的電磁力。從微觀上看,各種生物組織的分子內部存在很強的電場,且在分子尺度范圍內改變位置時,場強的變化非常劇烈。雖然這種微觀場決定著物質的物理化學特性,但這種場用現(xiàn)有的電生理技術是無法測量的?蓽y量的僅是在一定體積(含有10個分子或更多分子的體積)內微觀場的空間平均值。因此,生物組織的宏觀電磁特性,可用宏觀參數(shù)磁導率u,介電常數(shù)和電導率來表示。研究表明,除少數(shù)鳥類的組織以外,所有生物組織都是非磁性的,即相對磁導率u=1,故通常只考慮其電特性。由于各種生物組織的電特性各不相同,因此,即使把生物體視為一個無活性的靜止系統(tǒng),電特性也是非均勻的,某些生物組織可能是各向異性的(例如肌肉的電導率與電流流經(jīng)肌纖維的方向有關)。生物系統(tǒng)中也存在類似二極管、三極管的非線性特性,涉及到非線性動力學問題;谏鲜鎏卣,研究生物系統(tǒng)與外加電磁場之間相互作用時,必須考慮這些物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