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將微觀經濟和產業(yè)模式分析應用于解析全球當代藝術市場的經濟價值和動態(tài)變化,其獨特的視角有助于讀者洞察和理解藝術市場的典型事實。作者比較了利益相關者在當代藝術市場和高端奢侈品市場價值鏈上的表現(xiàn)及其動態(tài)行為模式,著重探討了藝術品經銷商在藝術品價值創(chuàng)造中扮演的關鍵角色,提示當代藝術市場宏觀消費趨勢的三大驅動因素:女性消費者的影響力提升,趨優(yōu)消費,以及消費重心向新興市場轉移。作者運用典型經濟學框架,分析價格在藝術品鑒賞中的信息提示功能和經濟價值在藝術品投資中的作用。
第1章 創(chuàng)意經濟學:文化、創(chuàng)新和競爭力門
1.1 當藝術邂逅經濟
1.2 創(chuàng)意經濟的發(fā)展
1.3 個體創(chuàng)意的起源
1.4 作為經濟資源的創(chuàng)意
1.5 大國創(chuàng)新潛力的對比分析
1.6 文化在意大利的經濟價值
參考文獻
第2章 當代藝術系統(tǒng)
2.1 藝術系統(tǒng)的定義
2.2 利益鏈
2.3 藝術商品的經濟本質:從奢侈品到價值貯藏
2.4 藝術生產的經濟特征
2.5 藝術家營銷
參考文獻
第3章 當代藝術市場和相關支持部門
3.1 藝術品供應和細分市場
3.2 水平市場細分: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
3.3 垂直市場細分
3.4 支持部門和經濟影響
3.5 市場結構特征
3.6 信息不對稱相關問題
3.7 信號傳遞
3.8 一級市場的組織規(guī)模及結構
3.9 藝術家與經銷商之間的關系
3.10 篩選藝術家
3.11 拍賣行和二級市場
3.12 歐洲藝術品貿易與進出口稅率差異
3.13 轉售權對藝術品市場的影響
3.14 購置藝術品的天堂:二十國稅率比較
參考文獻
第4章 藝術評價和價值創(chuàng)造戰(zhàn)略門
4.1 影響價格的變量
4.2 傳媒體制和藝術的景觀化
4.3 藝術市場和明星體制經濟學
4.4 明星的誕生:以瑞吉奧·卡特蘭為例
4.5 各國在當代藝術價值生成中的競爭力
4.6 私人及基金會的文化資助
4.7 文化對于市場的杠桿效應
參考文獻
第5章 收藏:消費的動機與模式門
5.1 收藏者需求的特征
5.2 評估需求功能
5.3 藝術商品消費理論和理性成癮理論
5.4 收入和潛在需求
5.5 意大利的當代藝術受眾
5.6 個人需求
5.7 需求分類
5.8 企業(yè)的藝術收藏
5.9 企業(yè)收藏的動因
5.10 投機性需求
5.11 投機性需求特征
5.12 藝術投資的評估
5.13 關于藝術品投資的評價指數(shù)
5.14 藝術品投資基金
參考文獻
附錄
全球最昂貴的當代藝術品
網絡資源
《當代藝術經濟學 市場、策略與參與》:
藝術家與經銷商之間的協(xié)議在一定程度上是約束性的,因此,藝術家經常同時向多家需求不一的畫廊推薦自己的作品。對藝術家來說,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充分利用自身條件,不僅確保作品得到最好的銷路,還可以更自由地發(fā)揮創(chuàng)意;壞處則是付出勞動后不一定能得到報酬。在這種情況下,藝術家和經銷商達成協(xié)議,藝術家將系列作品交給經銷商,經銷商會在出售后再付款給藝術家。為了鼓勵經銷商盡最大努力推銷藝術品,經銷商對藝術家直接出售給收藏者有索賠的權利。然而,因為代理人的存在,藝術家與直接收購者有了議價的動力。除了以上談到的復雜情況,調查顯示,經銷商和藝術家協(xié)議的最常見的形式是建立在互信基礎上的非正式協(xié)議,即經銷商通過極力推銷藝術品來換取藝術家的作品專供以及利潤抽成。對經銷商來說,應該提前得知抽成比例(根據(jù)推廣程度,一般在30%到80%之間)。極少有經銷商嘗試奏效但是有風險的做法,如提前付款或向抱著投資目的的代理人采購。嘗試這些做法的經銷商必定有著殷厚的資產,或有支持和投資某個藝術家的強烈動機。決定是否打折的因素很多,包括經銷商與客戶的親密度、付款期限、經銷規(guī)模、經銷商偏好的藝術品類以及藝術家與經銷商的關系。如果經銷商獨家代理某個藝術家,那么他會通過支持其報價來予以維護。偶然代理某個藝術家作品的經銷商則截然不同,他們只關心交易達成與否,即使將藝術品以低于正常市價出售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