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知識產權法(第五版)
本書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學與法學理論,運用體系化的思維方法,系統(tǒng)闡明了知識產權法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識和基本制度。 知識產權制度促進了工業(yè)文明的確立,并隨著技術進步成為主宰經濟發(fā)展的決定性的杠桿,逐步轉化為創(chuàng)新型經濟體制中舉足輕重的基礎財產制度。進入后工業(yè)社會,進一步確立了知識產權制度在現代社會財產制度中的核心地位。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知識產權法作為財產法,是民法制度的組成部分,是與物權法、債權法并列的專門財產法律制度。知識產權作為私權,和物權、債權一樣,分屬于民事財產權的不同形態(tài)。知識產權法學既是民法學科的重要分支,也是相對獨立的領域法學。 全書遵從我國現行法律體系的安排,旨在民法的理論基礎、思維方法、制度設計與知識框架之下,參酌國內外的理論成果,構建既具全球視野,又有中國觀的知識產權法學的理論與知識體系。全書共安排了七編,包括導論與各論兩大部分。導論部分闡述了知識產權的基本概念、對象(或標的)、權利客體、制度構成、制度功能,知識產權與民法的從屬關系,知識產權法的歷史、現狀與發(fā)展趨勢等;各論部分結合我國現行法律和社會與司法實踐,系統(tǒng)解讀了著作權法、專利法、商標法以及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原理和基本制度,簡要介紹了數字技術、生物技術與知識產權的關系,以及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地理標志和域名等其他知識產權問題,并對保護知識產權的主要國際公約、全球性條約和多邊條約的原則和內容,做了適度的解說。 1999年,教育部將知識產權法定為普通高等教育法學專業(yè)的14門核心課程之一。除法學專業(yè)外,本書也可以作為其他人文社會科學和理工農醫(yī)專業(yè)用于學習知識產權法的教材,還可以作為其他社會讀者系統(tǒng)學習知識產權法律知識的基本讀物。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