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中華大典》的編纂宗旨為依據(jù),匯編從先秦到清末的關(guān)于中國文學的文獻,以供文學工作者和一般讀者參考和檢索!段膶W典》收于關(guān)于作家、作品和文學理論的資料性文獻,不收作品本身。本分冊為《文學理論分典》。
緒論(第一冊)
文論部(第一冊)
騷賦論部(第一冊)
詩論部(第二冊)
詞論部(第二冊)
戲曲論部(第二冊)
小說論部(第二冊)
陳昭祥《勸善配敘》蓋余讀《勸善記》,而知鄭子之心之可悲矣:夫丈夫之生也,誦法孔孟。習先王禮樂名物之教.豈不欲身律聲度.以效用于當年.以表儀于天下后世。顧乃時亦我與龍蛇斯蟄,幽憂沈思,吐詞發(fā)郁。而著《離騷》;左丘明退,而述《國語》.,韓非擴韓,《說難》乃成..馬遷蠶室,《史記》靳就。此其人皆意有所抑郁,不能邁其道,故托之往事,著之文彩以自見也。鄭子幼為諸生時,負高世之雄才,擅凌婁之逸響,而屢困于藝塌。于是退而深惟日。.五日身不用矣,何可以名沒世而不稱也。乃今;笕硕、而滌藹人心志,以矗害吾先王禮樂之敦者.莫甚于俳優(yōu)之習。至于今風靡波頹,渝心浹髓.跳踉狂瞽而胥溺者,奚翅十九,吾何以易之哉?博下云乎,善者因之,其次整齊之,其次敦誨之.最下者與之爭矣。吾聞之先王之敦人也,莫深于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