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南昌市的自然地 貌為依據,分為“山地丘陵 篇”“低丘崗地篇”和“平原河 湖篇”三部分,收錄了350種 具有代表性的植物。各篇內 物種按中文名音序排列,簡 要介紹了物種的系統(tǒng)分類、 識別要點、產地分布和價值 評述,體現了研究的科學性 、實用性和普及性,有助于 讀者更準確地識別和了解這 些植物。
微藻始于地球改造初期,是最古老的光合生物之一,能天然利用太陽能固定CO2或者利用有機碳實現生長,實現“減污降碳”。從全生命周期來看,只要微藻藻體最終被利用,碳仍然會回到環(huán)境中,因此其利用的碳是中性碳,具有碳中和“零碳”的特征屬性。本書以碳中和背景下的微藻生物合成技術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為切入點,詳細介紹了微藻基礎生物學、微藻
無距蝦脊蘭為蘭科蝦脊 蘭屬植物,為中國特有珍稀 野生蘭花,其野生資源日漸 稀少。本書對我國蝦脊蘭屬 植物的資源狀況進行了介紹 ,系統(tǒng)開展了無距蝦脊蘭的 生長習性、遺傳多樣性、胚 胎學(種胚發(fā)育及種子形成 等)、種子萌發(fā)過程中的生 理及分子基礎等研究,并對 野生種群中根系及根際的內 生真菌進行了分析
本書用近200幅圖片,展示植物熱烈奔放的繁殖生活,告訴讀者約50種花卉的傳粉絕技以及背后的隱秘故事,讓自然愛好者和熱愛植物熱愛大自然的小讀者如身臨其境地看到,花卉生長、繁衍、盛開的過程,展示了看似簡單的花卉授粉過程背后的知識和秘密,以獨特的視角讓愛花的讀者大開眼界。
我國的芳香植物至少1000種以上,然而作為天然香料利用的芳香植物有250多種,絕大多數仍處于野生狀態(tài)。在已開發(fā)利用的香料植物中,進入產業(yè)化生產的天然香料僅有150余種,能進入國際市場的天然香料60余種。河南省植物資源豐富,但芳香植物的開發(fā)和利用仍處于起步階段,為進一步挖掘芳香植物的應用價值和觀賞價值,特編寫《河南芳香植
本書詳細介紹了西北工業(yè)大學長安校區(qū)及友誼校區(qū)校園內的植物,主要有灌木、喬木、開花類植物和常綠植物等,著重介紹了這些植物的重要識別特征以及一些代表性植物的科普知識。全書共分為兩個篇章,主要內容包括:校園常見植物基本識別特征;典型校園植物的科普知識,植物的文學典故等。本書既可以作為生態(tài)學、生物科學等專業(yè)的大學生或研究生教材
本書介紹了安陽地區(qū)主要濕地情況及水生植物資源分布基本概況。詳細介紹了安陽地區(qū)水生蕨類植物資源、水生裸子植物資源、水生被子植物資源分布概況,從水生蕨類植物、水生被子植物、水生被子植物等三個方面,整理出安陽地區(qū)水生植物資源類型和種類數量,并對重點水生植物的形態(tài)特征、地理分布、水生類型、應用價值等方面進行了介紹。主要內容包括
本教材分為三大項目、十五個任務,主要包括藥用植物器官的形態(tài)與類型、藥用植物的顯微構造、藥用植物的分類,從概念入手,著重于識別、鑒別、類型、各部位功效等方面的闡述,通過知識鏈接的形式,拓展了相關知識,特別是設計了討論版塊,以開放、互動的形式,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本教材的科學性、可讀性、應用性強,并具有前瞻性,有
本書是全國高等醫(yī)藥院校藥學類專業(yè)第六輪規(guī)劃教材之一,教材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藥用植物的形態(tài)和構造,重點介紹藥用植物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形態(tài)構造特點,奠定學習藥用植物分類知識的基礎:下篇為藥用植物的分類,重點介紹植物分類原則和各藥用植物類群的主要特征。本教材為書網融合教材,即紙質教材有機融合電子教材、教學配套資源(PPT
該書采用國際上最新的白粉菌分類系統(tǒng)U。Braun&R。T。A。Cook(2012),簡要介紹了白粉菌的基本特征和國際最新的分類方法。記載了江蘇省的白粉菌有性型16屬(有性型12屬,無性型4屬)174種(變種)。提供了分屬、分種檢索表,每個分類群均有詳細的形態(tài)描述和繪圖,并列出了學名、漢名、異名、寄主、分布、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