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三篇九章。第一篇,作為全書的緒論,全面總結了氣候變化的事實、影響、現狀、趨勢與驅動力。其中,第一章闡述了氣候變化的經濟學視角與爭議,明晰了氣候變化經濟學的內涵和研究內容,講述了其研究歷程和研究進展,并進一步解釋了減緩氣候變化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第二章講述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現狀、趨勢與驅動力,以及全球與中國應對氣
本書共九章,作為氣候變化經濟學系列教材的導論,圍繞氣候變化目前的一些熱點和難點,介紹了上的理論和實踐,并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了包括經濟系統(tǒng)中的氣候要素、經濟格局中的氣候生產力等新概念,對西方的氣候變化經濟分析體系做了有益的拓展。
自然資源是國家財富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資源分布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區(qū)域發(fā)展的差異,天賜的自然資源本身給經濟帶來的是紅利和福音。然而,現代經濟發(fā)展的實踐告訴我們,豐裕的自然資源并不會必然帶來快速的經濟增長,許多自然資源豐富的區(qū)域的經濟增長績效明顯不如自然資源稀缺的區(qū)域,豐富的自然資源阻礙了經濟增長,這一現象在經濟學中
李嘉圖(17721823)是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完成者,本書是他的代表著作。在本書中,他進一步發(fā)展了亞當斯密的勞動價值論,認為商品的價值決定于生產它所必要的勞動時間,并指出勞動創(chuàng)造的價值是工資、利潤、地租的源泉,揭示和說明了階級之間的經濟對立。
在16-18世紀的西歐和中歐,重商主義曾經是新興民族國家趨之若鶩的政治經濟學。本書追溯了這一獨特政治經濟學的成長過程,描述了歐洲統(tǒng)治者如何以貿易保護和工業(yè)激勵為手段,致力于在愈演愈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富強和影響。作者在回顧關于重商主義的爭論后指出,重商主義既是一種追求財富的體制,也是一種追逐實力的體制,人們早已開始把財富
行為經濟學是傳統(tǒng)經濟學的一個分支,通過關注人們的心理活動來理解金融或者經濟動向,簡單來說,是接地氣的經濟學。與傳統(tǒng)經濟學的研究對象理性人不同,行為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實際生活中的人,所以更接近生活,更貼近實際,能指導我們的日常生活。本書是行為經濟學的入門讀物,共7章,圖文結合,運用大量日常生活的場景以生動形象的方式解釋了
本書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32個經濟學的經典故事,并通過相關故事揭示了經濟學的經典理論。內容包括:看不見的手、囚徒困境、劣幣驅逐良幣、羊群效應、蝴蝶效應、破窗理論等。
西方經濟思想史(第三版)
本書為高年級本科生與研究生打造的公共經濟學課程教材,旨在通過融入作者的研究成果,深入淺出地將各種理論和中國的實踐闡述清楚。本書以市場與政府關系的經濟學分析為主線,主要包括市場經濟學與政府職能、公共物品與外部性、收入不均與再分配、稅收歸宿負擔與稅收遵從、稅收理論、多級政府財政以及財政的政治經濟學等內容。本書重點介紹了財政
本書是配套于高鴻業(yè)版《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第八版)的學習指導書,每一章包括學習精要、習題解析、補充訓練三個部分。學習精要部分對每章知識點作出精要提煉;習題解析部分提供每章課后習題的答案及詳細解釋;補充訓練部分針對課后習題未能覆蓋到或者覆蓋密度不足的重難點,提供一些補充練習題。本書適合經濟學本科生及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