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依據民國26[1937]商務印書館于上海出版的(美)匹斯伯利(W.B.Pillsbury)著、陳德榮譯的圖書版本為底本影印復制,編入"民國西學要籍漢譯文獻"的心理學系列。本書包括民族性問題、歷史上的民族性、民族心靈、民族性與國家,民族性與超民族性等10章。
本書反映了中國的文化特色及中國人的心理。書中共收錄了7個主題、40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獨立討論一個主題,簡言之,涵蓋了包括情理、言行、覺悟等廣泛的心理學領域。且書中有些章節(jié)擴展了心理學的傳統(tǒng)界限,反映出作者對某些課題的獨特創(chuàng)見。
本書系中國社會科學院民族學與人類學研究所舉辦,邀請了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的政治學、經濟學、民族學、歷史學、法學、語言學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另有來自蒙古國、哈薩克斯坦、意大利的學者參與了民族發(fā)展論壇。本書將所邀請中外學者的講座匯集成冊,對學科建設有一定貢獻。
本書以中華民族精神的歷史淵源為始,從中華民族精神在當今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發(fā)展、中華民族精神面臨的挑戰(zhàn)及發(fā)展途徑、中國哲學與中華民族精神、中華民族精神的創(chuàng)新、弘揚與培養(yǎng)中華民族精神六個方面論述中華民族傳統(tǒng)精神的重要性和在當今時代的弘揚與發(fā)展。
陶云逵(1904-1944),是20世紀中國民族學、人類學史上一位重要學者。在體質人類學、西南少數(shù)民族研究和邊政學領域有開拓性的貢獻。曾留學德國柏林大學,是繼蔡元培1926年在中國首次提出“民族學”及其界說之后,積極將德國民族學——主要是德奧傳播學派的理論與方法系統(tǒng)介紹到中國,并開展一定規(guī)模的實地調研的第一人。他不僅繼
《極簡進步史:人類在失控中撥快末日時鐘》是一部構思精巧、文句啟發(fā)人心的通俗讀物,同是也是一部對人類社會、文明、歷史、科技、環(huán)境等多方面展開反思的進步讀物,不僅梳理了人類自石器時代直至21世紀的今天,文明發(fā)展中所經歷的好與壞,還通過對這些事件的反思,提醒今日的人類在發(fā)展進步的過程中,不要跌入陷阱之中,*終導致人類文明的滅
本書的研究以文字訓詁為路徑,通過闡釋中國文化經典而為建設當代民族精神尋找文化資源。
《我就是對公路片上癮》特集,專訪國內外知名探險家、設計師、紀錄片導演、雜志主編、咖啡師、職業(yè)賽車手和吟游詩人,等等。通過他的生活樣本,呈現(xiàn)公路片不是簡單意義上的旅行,而是一種親身前往的精神。在這里,你將 跟隨旅行探險家谷岳,一路向北探索尸骨之路; 與窮游網CEO蔡景暉同行,對世界上癮; 觀看紀錄片導演DylanGord
傳承君子之道,還原中國人曾經擁有的體面與分寸感。 以1915年初版為底本,全譯、新譯,附英文演講稿節(jié)選,原貌呈現(xiàn)辜鴻銘享譽民國的英文造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