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哲學(第22輯)》于1984年由商務印書館創(chuàng)辦,至1998年共出版十四輯,開創(chuàng)了改革開放后中國研究外國哲學的新學風、新傳統(tǒng),在學術界具有廣泛的影響。經(jīng)與商務印書館商議,從第十五輯開始,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負責承擔《外國哲學(第22輯)》的組稿、編輯工作。為了進一步提高《外國哲學(第22輯)》稿件的學術水準,我們
本書內(nèi)容包括:古代世界的遺產(chǎn)、十一世紀和十二世紀的文藝復興、新大學——重新發(fā)現(xiàn)亞里士多德、十三世紀的成就、中世紀綜合的崩潰。
在這部氣勢磅礴、鼓舞人心的鴻篇巨制中,彼得·沃森描述了人類思想發(fā)展的歷史,始于遠古時期,直至當今時代,對于我們理解世界,理解人類本身,都提出了一種全新的方法。 《人類思想史:沖擊》敘述始于近200萬年前手斧的發(fā)明,并揭示出了在人類和語言出現(xiàn)之前,一些重要的概念是如何起源的。接著,《人類思想史:沖擊》繼
這一輯收入10位外籍學者和13位國內(nèi)學者關于哲學和宗教的研究論文。宗教部分主要是基督教和佛教研究。有論文探討當代宗教發(fā)展研究的前沿問題,如宗教與意識形態(tài)、宗教與現(xiàn)代性、神學與政治、馬克思主義與信仰等。也有論文對宗教理論進行富有創(chuàng)新意義的反思。比如,用復雜性研究的眼光重新審視了宗教,確認現(xiàn)實生活中的宗教在內(nèi)涵上有多個不同
《悅讀房龍:寬容(精編青少年版)》是一部描寫人類思想發(fā)展史、暢銷近百年的通俗歷史讀本,房龍最為知名的作品。房龍從人文主義的立場出發(fā),從不同宗教派別的沖突中尋找背后的深層根源,揭示了一幕幕因為固執(zhí)己見所帶來的悲劇,勾勒了一幅波瀾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作者圍繞人類生存發(fā)展的最本質問題,向人類的無知和偏見挑戰(zhàn),深入淺出地將知
《外國文學經(jīng)典:寬容》一書的別名亦即《人的解放》,這也反映了本書的目標就是向人類的無知與偏執(zhí)開戰(zhàn),寄托了作者對寬容精神的頑強生命力的由贊嘆和期冀。我們發(fā)現(xiàn),在房龍的眼里,寬容即可以認為是自由理性的代名詞,宗教的、政治的、信仰的和言論的寬容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和思想發(fā)展的得來不易的精華所在,以寬容的渴望和贊美就是對思想自由的渴
一部歷史領域的杰作……沃森從至今仍對西方思想禁錮至深的文化狹隘主義中解脫出來,令人耳目一新。他自由地穿梭于歷史的時空中,他的研究包括了中國和印度思想中給人啟迪的片斷;對吠陀傳統(tǒng)的描述也大有裨益,吠...(展開全部)。 《人類思想史》分為“從露西到吉爾伽美什——想象的進化”和“從以賽亞到朱熹——靈魂的浪
《寬容》是一部關于寬容和自由思想的人文經(jīng)典,剖析了人類為尋求思想的權利所走過的悲劇性歷程,勾勒出一部波瀾壯闊的人類思想解放史。該書亦莊亦諧,舉重若輕,洋溢著智慧的微笑。全書所配200余幅插圖,大多出自房龍及眾多名家之手。
《劍橋哲學史(1870-1945)(套裝上下冊)》由60多位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共同著述。作者以新康德主義、美國的實用主義和英國維新主義為起點,追溯了直至20世紀初現(xiàn)象學運動和分析哲學發(fā)端的19世紀70年代哲學的輝煌,闡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影響;討論了20世紀初葉哲學的進格爾和維也納學派相關的一些新思想。正如這個系列中的其
本書介紹了老子、孔子、董仲舒、盧梭、墨子、孟子、莊子、荀子、朱熹、王陽明、康有為、耶穌、歐文等中外名人名家的生平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