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先生立傳,意在同行。本書精選了曾經(jīng)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學習、工作過并且在各自領域?qū)χ袊锩ㄔO有重大影響力的三十六位著名學者,范圍包括思想政治、中國傳統(tǒng)文化、教育、物理、數(shù)學、建筑、地質(zhì)、邏輯等學科領域,對他們的家庭背景、少年教育、思想成長、研究領域、學術成就、家庭生活等在尊重歷史的基礎上,按照時間順序進行了簡要介紹
《廣州大典》是廣州的“根與魂”,承載廣州千年文脈!稄V州大典研究》集刊主要刊載關于廣州乃至廣東的歷史文獻的搜集與整理、嶺南歷史文化研究的學術文章。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社會、教育、哲學、文學、歷史、文獻等學術領域,兼收與此相關的學術著作讀書筆記、評論性文章及相關學術會議綜述等。《廣州大典研究(2025年第1輯總第15輯
近代日本為滿足侵略與殖民需要,長期、系統(tǒng)開展對華情報調(diào)查,涉及政治、經(jīng)濟、法律、社會、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包括個人踏訪、滿鐵調(diào)查、興亞院調(diào)查、其他機構團體調(diào)查等諸多形式。調(diào)查活動一直持續(xù)到日本戰(zhàn)敗,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檔案文獻,客觀上為從事晚清民國政治史、經(jīng)濟史、文化史、社會史及中日關系史的研究提供了直接或間接的原始資料
本書為匯集有關民國文獻研究成果的學術集刊,在此之前已出版4輯,本次出版的為2024年第2輯(總第5輯),由國家圖書館民國時期文獻保護工作辦公室編,擇優(yōu)收錄論文十余篇,分為專題研究、民國文獻整理研究等欄目。所收論文對民國文獻的整理規(guī)范與保護、民國文獻的整理與出版、民國文獻數(shù)字化建設工作、史料發(fā)掘等方面進行了全方位的梳理與
本書是《埃及通史》(共六卷)系列的第三卷。本卷分為10章,講述了第十九王朝到第三十王朝的歷史。第一章到第五章講述第十九王朝到第二十三王朝的歷史。第六章到第八章是外來入侵階段,第六章的內(nèi)容是埃塞俄比亞對埃及的入侵,第七章則是薩伊斯人對埃及的統(tǒng)治,第八章是波斯人的統(tǒng)治。第九章和第十章的內(nèi)容則是第二十九王朝到第三十王朝的歷史
本書是《埃及通史》(共六卷)系列的第四卷。本卷分為十章,從君主世系角度講述政治史,從埃及文明與希臘文明融合的角度講述文明史。本卷從亞歷山大大帝征服埃及講起,這時埃及文明開始融入希臘文明的色彩。亞歷山大死后,爆發(fā)了繼業(yè)者戰(zhàn)爭。根據(jù)巴比倫分封協(xié)議,托勒密擔任埃及總督,之后他采取靈活策略,尊重埃及本土文明,獲得埃及人支持,從
本卷是《埃及通史》(全六卷)中的第二卷。本卷分為14章加4個附錄,講述了第十七王朝到第十八王朝的歷史。作者綜合運用文獻研究法、文物研究法和歷法研究法,梳理出準確的法老和存疑的法老,比如,他成功地確認了第十七王朝中后期(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587年)的五位法老,使第十七王朝和第十八王朝的歷史敘述更接近歷史真實,使第
本書是《埃及通史》(共六卷)系列的第一卷!栋<巴ㄊ贰肥峭ㄊ沸詺v史著作,全面書寫了埃及從上古時代到16世紀的歷史。本卷分為11章,講述了史前埃及和埃及第一王朝到第十六王朝的歷史,配以多幅精美插圖,將神秘的古埃及史形象地展現(xiàn)出來。作者皮特里首先從歷史地理學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古埃及文明產(chǎn)生與發(fā)展的根源,然后通過大量考古發(fā)掘成
《契丹資料輯錄》主要輯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以及五代初期約五百多年契丹的史料。收錄時間,上起自契丹之名始見于《三國史記》記載的378年(東晉太元三年、高句麗小獸林王八年),下訖于907年(唐天祐四年、后梁開平元年)耶律阿保機取代遙輦氏稱汗建國!镀醯べY料輯錄》主要輯錄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隋、唐
洪堡是19世紀著名的科學家、探險家,在地理學和植物學上有重大貢獻。本書是德國生物學家和科學史家阿道夫·邁耶—阿比希的作品,首先介紹了洪堡的家庭和教育情況,接下來提供了他進行南美洲旅行的情況,然后是旅行結束后,他所從事的科學活動,以及所產(chǎn)生的社會影響。洪堡作為歌德時代最著名的科學家,人們可以從這本書中獲取關于他科學活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