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戈爾出生在印度加爾各答一個富有的貴族家庭,但他始終以悲天憫人的情懷關注普通人的悲慘命運。其創(chuàng)作多取材于現(xiàn)實生活,反映印度人民在殖民主義、封建制度和落后思想的重重壓迫下面臨的困境。但文字中滲透出的反抗精神、對光明與美好的不懈追求,是泰戈爾作品的永恒主題。品讀泰戈爾的作品,我們將獲得直面生活困境的勇氣,習得在困境中發(fā)現(xiàn)美
在人生觀上,叔本華受印度教和佛教思想的影響,持悲觀主義的觀點,主張禁欲忘我。他認為意志是世界的本質,人的全部活動都受生存意志的支配,而意志必然導致欲望,欲望帶來的只會是痛苦。至于如何擺脫痛苦,叔本華建議或者漠不關心,或者投入音樂、詩歌、建筑等美的藝術之中。對被物質追求所累的當代人來說,叔本華關于人生的洞見,將教會我們知
榮格主張人的“個體化”,強調獨立人格的重要意義。他與弗洛伊德之間從相見恨晚到分道揚鑣的故事,就充分體現(xiàn)了榮格對實現(xiàn)思想和人格獨立的不懈追求。雖然榮格離開我們已有半個多世紀的光景,但在社會巨變的今天,我們每個人心中的困惑、焦慮和不安絲毫不亞于榮格所處的時代。今天,我們帶著一顆躁動不安的心重讀榮格,一定能夠從那些和教育、心
在生活中修行,以生活為修行,是梁實秋最真的理想,也是他最令人欽佩的地方。做學問,他恪盡職守,辛勤耕耘,晚年更是盡余力撰寫出巨卷《英國文學史》;過日子,他依著性情,本著真心,活出態(tài)度,活出滋味。他說:“快樂是在心里,不假外求,求即往往不得,轉為煩惱!闭蜻@樣的曠達隨性,梁實秋的文字看似大白話,卻往往透著犀利的幽默、深沉
卡夫卡作品中的主角多是生活在社會下層的小人物,他們在面對廣闊世界和未知未來時的惶恐、不安、孤獨、迷惘和當代人身處急劇變化的社會大環(huán)境時的內心感受定會不謀而合。所以,卡夫卡著作中各種平凡人物與世界抗爭的勇敢,直面生活困境的堅強,也一定會為今天的讀者帶來心靈的撫慰,指明前進的方向。
胡適終其一生都在教導年輕人“不要讓人牽著鼻子走”,應有懷疑精神。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高喊“主義”的人很多,不少學生受此鼓動,競相罷課空談。胡適勸導他們道:“真正的救國的預備在于把自己造成一個有用的人才。”胡適一向主張打倒只喊口號的“名教”,反對思想停留在紙上,強調應“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品讀胡適,我們將學會不受
弗洛伊德認為,人的精神主要分為本我、自我與超我三個部分。本我代表本能和欲望,超我是良知或內在的道德判斷,自我負責處理現(xiàn)實世界的事情,在本我與超我中間起調節(jié)作用,而“我們的文明建立在對本能的壓制之上。每一個體都必須作出一定的犧牲,如人格中的權利欲、進攻性及仇恨性!泵鎸姺睆碗s的世界,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適應其中的規(guī)則,而由
弗洛姆的思想核心是人,是人生活的目的,是人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生存困境,是人內心的困惑和欲望,幾乎與人的生存息息相關的所有問題,在弗洛姆的著作中都能尋得答案。聆聽弗洛姆的教誨,我們一定能夠獲得面對人生困惑的智慧,重新尋得心靈的寧靜和快樂。
這是一本專門教你怎樣給寶寶起名的大眾通俗讀物。書中從人名的形、音、義和名字的選用及組合搭配等各方面,詳細解說了怎樣起個好名字的基本要求,以及需要注意和避免的各種問題,并介紹了一些相關的姓名文化知識和人名常用的字,以供讀者學習和參考。
《二戰(zhàn)名人錄》是英國歷史學家大衛(wèi).梅森撰寫的二戰(zhàn)人物傳記,本書為數(shù)百位在二戰(zhàn)中起著重要作用的推動者與參與者作傳,其中有對敵雙方運籌帷幄的領導者,有沖鋒陷陣的各方將領,也有一些還不為一般中國讀者所熟悉的當時人物。本書作者以獨特的視角選材,史料豐富而精審,評析獨到而精辟。在刻畫傳記的同時,也插入了大量的精美人物圖片,其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