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卷為中國電影大典系列叢書之一種,所收錄期刊的時間跨度自1921年4月1日至1940年11月,所收錄的期刊達104種,內容豐富、資料翔實,全面展示了這一時期我國電影業(yè)的發(fā)展狀況。 《中國電影大典》由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研究社丁亞平研究員主編,匯集國內一批電影學者編纂的大型電影類大型文獻類圖書。圖書收錄自中國電影產
本書為蘇州博物館館藏書畫精品圖錄,從蘇博館藏書畫中遴選出240件(套)而成,略分四個單元,主要根據(jù)歷史序列展開,在力圖體現(xiàn)傳統(tǒng)書畫史本身演化發(fā)展脈絡的基礎之上,特別注重突出蘇州本地之文脈與藝術傳統(tǒng)。收錄作品跨度從唐至近現(xiàn)代,大致以時間為序,以風格為類,共分為四個單元:一、古意至上——宋元以前書畫;二、南宗氣韻——明代書
湖南省畫院是湖南省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領導下的省級專業(yè)美術創(chuàng)作機構,是湖南對外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窗口之一。在“十四五”期間,湖南省畫院組織了十余位專職畫家將理論研究與創(chuàng)作實踐結合,通過“一人一題”的形式初步形成自己的理論認知基礎與技法表現(xiàn)體系,深入生活收集創(chuàng)作素材等進行創(chuàng)作與研究,創(chuàng)作一批反映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的現(xiàn)實主
本書又名《積書巖帖》,為王澍臨摹金石碑帖的集合,自商周至南宋,包含碑帖總數(shù)多達828件,附王澍自書題跋277則,是其“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集中展現(xiàn)。《積書巖摹古帖》是研究清初書學以及碑學發(fā)展理路的典型樣本,它投射出書家面對大量新出漢碑資源時的困境與感奮,以及在全面梳理傳統(tǒng)經典的過程中審視這些書跡資源,進而形成隸書闡釋
本書內容講述:近代民間私家所藏古代繪畫作品聚散變化較大,有的還被流失海外甚至毀壞消失。幸好當時部分藏家拿出繪畫作品影印出版,后人才有機會觀賞研究學習這些繪畫作品。一百年來,這些繪畫影印本又經歷了顛沛流離和輾轉散佚,以致于部分品種成為稀缺本,已不容易遇見,于是這些影印本也成為了僅次于原作品的珍貴文獻。有鑒于此,我們整理出
《劉德海琵琶曲集(多卷)》系“中國民族器樂頂級專家創(chuàng)作表演”系列叢書中的一種,含多卷本,收錄了一代宗師劉德海先生創(chuàng)作和移植的全部經典琵琶曲。本系列叢書從版本學角度和嚴謹?shù)闹螌W精神出發(fā),將當今健在的和雖已離我們而去,但其創(chuàng)作和演奏對我們產生永不磨滅影響的中國頂級專家的創(chuàng)作和表演藝術由其本人或其親傳弟子編校、注釋、解譯,制
藝術類學術研究。20世紀上半葉,諸多中國藝術學子先后遠跨重洋求學于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由此形成了一股留學“巴黎高美的中國浪潮”,通過“文化轉移”的漸進過程,隨后在中國現(xiàn)代藝術領域的社會性、技法及藝術層面的發(fā)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闡釋20世紀中國藝術現(xiàn)代性的重要元素。本書對此一歷史進程做了學術上的全面回顧,填補
本書收錄了2023年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yè)作品展中400余件作品,涉及繪畫、雕塑、實驗藝術、數(shù)字藝術、設計、建筑、美術史論、藝術理論等13個院系,集中反映了2023年中央美術學院研究生畢業(yè)創(chuàng)作水平,他們用藝術作品生動記錄了這一偉大的時代、反映和鼓舞人民的創(chuàng)造,把設計作品描繪在祖國的大地上和人民追求美好的生活中,為研究當
本書為戴敦邦在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組織下于1979年赴甘肅、陜西、山西、河南等地采風時的寫生手稿集,并配有作者對當時行程的回憶、體驗與感悟,體現(xiàn)了作者對祖國文化藝術遺產的珍視與崇敬之情,表達了作者愿作民間藝人,在藝途上不斷前行,為弘揚傳統(tǒng)文化不懈努力的追求。原稿歷年已久,經高清掃描后,由設計師精心設計編排,按照作者地理行程,
本書是“國博百年·中國雕塑百年作品展”的配套畫冊,收錄了自20世紀初至今幾代中國雕塑家如李金發(fā)、滑田友、劉開渠、王臨乙、曾竹韶等人最具經典意義的作品,生動地表現(xiàn)了廣大雕塑藝術家的時代感與人民群眾休戚與共的使命感,也反映了國家博物館在“歷史與藝術并重”新的發(fā)展定位下的新的風采。這些百年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對于推動百年雕塑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