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日本為滿足侵略與殖民需要,長期、系統(tǒng)開展對華情報調查,涉及政治、經(jīng)濟、法律、社會、文化、軍事等諸多方面,包括個人踏訪、滿鐵調查、興亞院調查、其他機構團體調查等諸多形式。調查活動一直持續(xù)到日本戰(zhàn)敗,留下卷帙浩繁的見聞錄、調查報告、統(tǒng)計資料、研究專著等檔案文獻,客觀上為從事晚清民國政治史、經(jīng)濟史、文化史、社會史及中日關
鎮(zhèn)江地方叢書影印。本書輯鎮(zhèn)江人士、寓居鎮(zhèn)江人士所撰著作,以及與鎮(zhèn)江地域有關之著作。由陳慶年據(jù)江南圖書館等所藏資料編輯而成。分兩集,收二十三種。所收有唐戴叔倫《戴叔倫詩集》二卷,唐許渾《許丁卯詩真跡錄》一卷,宋許開《二王帖評釋》二卷等。有些書,如《嘉定鎮(zhèn)江志》二十二卷,雖擬目,而實際未曾刊刻。本叢書保存了不少珍貴文獻資料
這是一部個人學術文集。為當代史學家祁龍威先生的學術著作總集。全書按照專著(附史料整理)、論文、紀念文集門類編排,大致按出版時間先后為序,主要收錄《太平天國史學導論》、《太平天國經(jīng)籍志》、《考證學集林》、《龍威讀書錄》、《張謇日記箋注》、《賴文光》、《辛亥革命江蘇地區(qū)史料合集》、《漏網(wǎng)喁魚集》(校注)、《洪秀全選集》、《
在孔學堂聽講座(全十冊)
本書系南開大學于2019年主辦的“紀念鄭天挺先生誕辰120周年暨第五屆明清史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收錄海內外學者提交會議的紀念文章5篇,致辭1篇,學術論文47篇,會議綜述1篇。論文討論的問題涉及明清時期的政治、經(jīng)濟、社會、民族、思想文化、中外關系,較為全面呈現(xiàn)了明清時期的歷史面貌。作者包括海內外從事明清史研究的學者,
《十八史略》是元朝曾先之所著的作品,是元朝統(tǒng)一全國的十幾年之后,在今江西地方出現(xiàn)一部名曰《十八史略》的史籍,其基本內容是按朝代、時間順序,以帝王為中心敘述上古至南宋末年的史事。作為書塾中啟蒙性的歷史讀本,最初篇帙僅為二卷,簡明通俗、文筆精煉。歲月流逝,人間滄桑,這部史書沒有被淘汰,卻不斷有人為之注釋、修訂,至明代大為暢
《尚書》,最早書名為《書》,是一部追述古代事跡著作的匯編。分為《虞書》《夏書》《商書》《周書》。因是儒家五經(jīng)之一,又稱《書經(jīng)》。通行的《十三經(jīng)注疏》本《尚書》,就是《今文尚書》和偽《古文尚書》的合編本,F(xiàn)存版本中真?zhèn)螀搿?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西漢魯恭王劉余在拆除孔子故宅
《史記》,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作品中撰寫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該書創(chuàng)作,前后經(jīng)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百衲本《二十四史》線裝版
全注全譯《資治通鑒》線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