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術編年》舉中國一流史學、文獻學專家之力,凡二十八載,第一次全面、詳實、系統(tǒng)、深入地對原有的學術史進行歷史還原和重建,由此在中國學術、中國學術史、中國學術史研究三個具有內(nèi)在邏輯關聯(lián)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上作出新的探索,取得新的突破。該書有如下主要特點:1.以編年形式全面綜合與總結傳統(tǒng)中國之歷代學術,上起先秦,下迄清末。2.收
本書匯集明代以前有代表性的易學著作,盡可能選擇最好的版本,影印出版,為廣大易學愛好者提供一定的幫助。
《四書集注》為宋代理學家朱熹為《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四書作注而名。該書上承經(jīng)典,下啟群學,睿智金言,代代相傳,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有著重要影響。本書將民國版朱熹《四書集注》與清代著名書法家鄭板橋的《四書手讀》書法作品按內(nèi)容結合,并加入閻立本繪《孔門儒教列傳》,號稱四書文、書、畫“三絕”。精裝本印制精良,配以楠木書奩
本書收入《中國基督教年鑒》及其前身《中國基督教手冊》、《中國教會百年史》,試圖勾勒出基督教在中國一個多世紀的發(fā)展歷程!吨袊浇棠觇b》是每一年度中國基督教各地教會動態(tài)及各項事務的匯編,由季理斐(MacGillivray)等人主編,自1910年起逐年岀版,其中1910-1926年間英文名為TheChinaMission
本書是一部介紹中國清代學術思想發(fā)展史的著作。全書共二百零八卷,分為“正案”、“附案”和“諸儒案”。列入正案者有孫奇逢、黃宗羲、顧炎武等一百七十九人,列入附案者有傅山、惠棟等九百二十二人,列入諸儒案者有費密、唐甄等六十八人,共一千一百六十九人。
本書集理性解讀與實際運用于一體,在解釋原典的基礎上運用千余個生動案例,涉及治國方略、官場進退、勤奮治學、處世原則與待人接物等方面,盡顯“菜根譚”的智慧光芒。妙趣橫生的千余幅手繪插畫與處世智慧珠聯(lián)璧合,為進一步參透其中的奧妙錦上添花。
本書為《儒藏》(精華編》之越南卷,包含以下內(nèi)容:《易膚叢說》、《書經(jīng)衍義》、《春秋管見》、《孝經(jīng)立本》、《孝史略詮》、《論語愚按》、《皇朝圣諭訓迪十條》、《黎朝教化條律》、《皇訓九篇》。
《儒藏》編纂《儒藏》是為了給人們提供對儒家思想文化進行研究的比較完整系統(tǒng)的可靠的資料,以便我們更好地利用人類文明這一份寶貴的遺產(chǎn)為人類社會得以“和平共處”、“共同發(fā)展”、“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及人類的和諧安寧做出應有的貢獻。
《儒藏》精華編所收書籍,包括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傳世文獻按《四庫全書總目》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分類,大類、小類基本參照《中國叢書綜錄》和《中國古籍善<儒藏(精華編119)>目》,于個別處略作調(diào)整。凡單書已收入入選的個人叢書或全集者,僅存目錄,并注明互見。出土文獻單列為一個部類,原件以古文字書寫者一律收其釋文文
《儒藏(精華編一二〇)》精華編所收書籍,包括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傳世文獻按《四庫全書總目》經(jīng)史子集四部分類法分類,大類、小類基本參照《中國叢書綜錄》,于個別處略作調(diào)整。凡單書已收入人選的個人叢書或全集者,僅存目錄,并注明互見。出土文獻單列為一個部類,原件以古文字書寫者一律收其釋文文本。韓國、日本、越南儒學者用漢文寫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