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社會學評論》是由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主辦的學術集刊。自2000年創(chuàng)刊以來,始終以“面對中國社會真問題,關注轉型期實踐邏輯,推動本土化理論研究”為宗旨,刊發(fā)過許多在學界產(chǎn)生過較大影響的學術研究!肚迦A社會學評論》創(chuàng)刊前期多以熱點主題形式組稿出版,通過熱門主題的選取、獨到的視角、精辟的論述,掀起了學術界對“面向社會轉型的民族志”“新生代農(nóng)民工”等問題的討論熱潮,為社會學學界搭建了一個交流共進的學術平臺。該刊從2017年度起回復出版,并改為每年兩期,上半年和下半年各出一期。
卷首語
本期《清華社會學評論》是耶魯大學社會學家、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匈牙利科學院院士伊萬·塞勒尼教授(Ivan Szelenyi)有關巴基斯坦客籍工人研究的?。和本刊以往各期均有不同,這一次也是我們首次嘗試只刊發(fā)一篇原創(chuàng)性長篇學術研究,并結合該項研究進行專題的討論。
這一想法緣起于2017年的夏天。彼時,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呂鵬副研究員傳來塞勒尼教授一項最新研究的未發(fā)表文稿,并請我們判斷是否有出版的價值。呂鵬和塞勒尼有著深厚的學術情誼,并參與過他的《新古典社會學的想象力》一書的翻譯。在接到文稿之后,我們立即組織了學術評估和翻譯,并圍繞此項研究展開批判性討論與反思。
長期以來,伊萬·塞勒尼教授一直致力于對蘇東原社會主義國家的歷史性轉型進行研究。他在不同歷史時段完成的“社會變遷三部曲”《通往階級權力之路的知識分子》(1979)、《社會主義企業(yè)家》(1988)、《無須資本家打造資本主義》(1998)為我們了解國家社會主義在東歐的變遷勾勒出一副深刻的社會學圖景。他的研究范式因此被歸結為“新古典社會學”,即通過研究東歐所謂的后社會主義轉型來重建社會學的古典理論。美國社會學會前會長麥克·布洛維(Michael Burawoy)為此贊譽塞勒尼為“我們這個時代最杰出和最具有原創(chuàng)力的社會學家之一,他是一個真正的人、一個真正的社會學家”。
2010年,塞勒尼應時任紐約大學副教務長的羅恩·羅賓(Ron Robin)之邀,加入高速擴張中的紐約大學阿布扎比分校,并擔任社會科學學院的院長。在阿布扎比,塞勒尼萌生了做移民體制與客籍工人研究的想法。石油豐富、財力雄厚卻缺乏勞動力的海灣君主國,在移民體制上采用了一套激進的卡法拉體系(Kafala system),要求移民找到一位贊助人才能保證獲得短期工作簽證,而移民們從未被許以永久居留權,也不會有資格歸化。這就導致客籍工人在勞動關系中......
王天夫,男,重慶市忠縣人,是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系主任。
2015年4月,王天夫入選2015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名單 。
卷首語
本期專文
借非國民之力建設國家:海灣君主國的排外性移民體制
——關于已經(jīng)返回和即將去往阿拉伯聯(lián)合酋長國的巴基斯坦移民的案例研究
【伊萬·塞勒尼 等】/4
一 移民體制:制度化國民與移民/客籍工人關系的多種手段/17
二 借非國民建設國家:關于已經(jīng)返回和即將去往阿聯(lián)酋的巴基斯坦移民的案例研究/
42
三 移民經(jīng)歷的影響:回國移民和預期移民的比較/60
四 巴基斯坦客籍工人在阿聯(lián)酋的境遇與他們返回阿聯(lián)酋的渴望/89
五 理論結論與政策結論/140
評 論
移民眼中的移民:伊萬·塞勒尼的客籍工人研究【朱穎哲】/151
多元移民問題:從海灣洞察世界【李不群 祝宇清】/162
《清華社會學評論》征稿啟事/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