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2011年離開傳統(tǒng)銷售行業(yè)進入互聯(lián)網行業(yè)工作,從對產品經理的工作一無所知,到成長為一名年薪幾十萬的資深產品經理,他對產品經理職業(yè)有著深刻的理解,也積累了豐富的學習、工作經驗。本書以作者親身經歷為線索,講解學習產品經理相關知識和工作方法的經驗,同時介紹求職技巧,尤其適合想轉行做產品經理的人士閱讀學習。
我當年進入產品經理這行特別不容易。2011年,我還在聚美優(yōu)品做運營,一心想轉行做產品經理,先后打了三次轉崗申請,均被產品副總裁戴雨森拒絕。最后一次,戴總也是一片好意,他說當時全公司只有兩個產品經理,這兩個產品經理也才剛開始做,經驗不夠豐富,讓我再等一段時間,等公司來了資深的產品經理后,再考慮帶我。
我那段時間特別苦惱,不知道資深的產品經理什么時候來,想做產品經理而不能,又不知道該如何做準備。
那時網上關于產品經理的文章比較少,僅有的一個產品經理社區(qū),上面的內容寫得也很零散。一時之間,關于怎么轉行做產品經理,我一點主意也沒有,看網上的文章越看越苦惱。
我索性買了幾本有關產品經理的書,卻發(fā)現(xiàn)這些書都是寫給在職的產品經理看的,教他們如何提高工作能力,講的更多的是如何轉換思維。我由于缺乏實際的產品經理工作經驗,所以看得云里霧里,看完沒多久就忘得一干二凈了。
有一天,我偶然得知想做產品經理可以先從寫競品分析入手,于是就挑了一些自己感興趣的產品,一個接一個地寫競品分析,每寫完一篇,就在微博上找到該公司的CEO,把文章發(fā)給對方看。
我就這樣堅持寫,沒想到還挺奏效的,先后去了好幾家公司面試。優(yōu)酷的產品面試官告訴我,古永鏘看了我寫的文章,覺得挺有意思,還在他們公司內部群發(fā)郵件向大家推薦了這篇文章;我寫了一篇分析旅游網站的文章后,馬蜂窩的CEO陳罡約見了我……
我去這些公司面試,基本上見到了關鍵人物,但最終還是沒有拿到正式的offer。這樣又過了3個多月,到2012年初,我的一篇文章被智聯(lián)招聘當時的CEO郭盛看到了,他安排人面試了我。恰好智聯(lián)招聘那時和阿里巴巴有一個合作項目,缺一個產品經理,就這樣,經過幾輪面試后,我拿到了第一個產品經理的offer。
也許因為自己起點不高,轉行的路又異常艱難,所以我格外珍惜這份工作。像很多產品經理一樣,做了兩三年后,我也遇到了自己的職業(yè)瓶頸。有一段時間,身邊有不少產品經理轉行,有去做投資的,有去做運營的,也有轉行做傳統(tǒng)行業(yè)的。那段時間我也有點動搖,論好奇心自己比不上剛入職的90后,體力和腦力也都不再有優(yōu)勢,一時之間迷失了方向。幸好幾經周折,最后堅持了下來,在可預見的未來,應該會一直堅持下去。
業(yè)余時間,我一直在堅持寫東西,寫作于我最大的價值是:記錄成長軌跡,認識有趣的人。
從2011年開始,我在博客上陸續(xù)寫了一些關于產品經理的文章,慢慢地讀者也多了起來。經常有讀者問我:我想做產品經理,請問如何入行?
做產品經理的人會習慣性地用產品思維來思考問題,我也想用產品思維來解決這方面的需求:
如何才能快速轉行做產品經理?
如何讓面試官對你的簡歷感興趣,給你一個面試機會?
如何高效學習產品經理知識?
2017年9月,我在在行上開通了個人主頁。我原本打算講如何學習產品經理知識,卻發(fā)現(xiàn)大家的目標很明確:想快速轉行做產品經理。
付費約我的人比預期多得多,這是我以前沒想到的。同時,我也發(fā)現(xiàn)了大家想做產品經理的迫切愿望,這些人當中許多是已經工作了的,比學生多得多。
向大家傳授經驗的同時,我也在反思自己的方法是不是靠譜,還有沒有優(yōu)化空間?我把每一次約見,都看成一次用戶訪談,收集他們在轉行路上想了解的內容、遇到的問題和踩過的坑。
通過不斷的調整,我這套方法總算見到了效果,不少人在踐行了我的建議后拿到了產品經理的offer。
為了檢驗自己的方法是否有效,我還開了一個小班,指導五位普通高校的大學生。最后,他們分別去了滴滴出行、京東、YY語音、大疆創(chuàng)新做產品經理。
這些成果對我的鼓舞和觸動很大。為了幫助更多想轉行做產品經理的人,我決定寫一本書,希望能夠讓大家在產品經理的求職路上少走彎路。
李三科,互聯(lián)網行業(yè)資深產品經理,曾擔任優(yōu)信二手車資深產品經理、曠視科技首位產品經理。他成功幫助一百多位在行學員轉行當上產品經理。他在知乎上回答有關產品經理的問題,廣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