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氣候變化一直是全世界范圍內普遍關注的問題。近百年來,全球氣候發(fā)生了顯著的變化,主要以氣候變暖的方式表現。據IPCC第五次評估報告,1880~2012年,全球地表溫度上升了0.85℃,預計到本世紀末全球地表溫度可能再上升0.3~4.8℃。氣候變化引發(fā)地球表層大氣、水文、土壤和生物過程的變化,已經并將持續(xù)對自然和社會經濟系統(tǒng)產生重大影響,給人類社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帶來巨大挑戰(zhàn)。如果未來氣溫與工業(yè)化前相比升高2℃,由此產生的海平面抬升、旱澇災害、生態(tài)功能退化、食品(飲水)安全、疾病流行等問題,將會造成全球經濟年均損失0.2%~2.0%,還有可能導致族群矛盾、社會動蕩,甚至威脅到人類自身生存。
全球變暖在我國表現得也非常顯著。近百年來我國陸地氣溫增加了0.9℃,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氣候變暖以及日益頻發(fā)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已經對我國糧食安全、水安全、生態(tài)安全和城市安全等造成嚴重威脅。據統(tǒng)計,21世紀以來,氣象災害已造成全國平均每年2000人死亡,累計直接經濟損失超過4.5萬億元。氣候變暖導致的海平面抬升、沿海災害風險加劇、物候期變化、土地退化和荒漠化等,已逐漸影響我國沿海城市發(fā)展、農業(yè)生產以及北方農牧交錯帶等脆弱生態(tài)區(qū)生態(tài)系統(tǒng)功能的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糧食主產區(qū)是我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是保障國家生存和發(fā)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2016年,我國13個糧食主產區(qū)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產量的75%以上,特別是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河北、山東和河南七個省份的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一半以上,糧食主產區(qū)的糧食安全地位異常重要。但是,隨著全球變暖的大范圍深刻影響,糧食主產區(qū)的氣候變化也不容樂觀,近60年來糧食主產區(qū)年平均溫度上升了0.22~0.35℃,農業(yè)病蟲害面積增加約4.7倍,以干旱為代表的極端......
彭俊杰,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環(huán)境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氣候變化、區(qū)域經濟。主持和參與承擔完成各類課題20余項,其中主持完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河南省科技計劃項目3項,河南省政府決策招標項目2項,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河南省科技計劃、河南省社科規(guī)劃等項目10余項。先后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Dendrochronologia》、《Journal of Arid Environments》、《Global and Planetary Change》、《應用生態(tài)學報》、《世界科技研究與進展》、《中州學刊》、《世界農業(yè)》、《河南日報》理論版等報刊雜志發(fā)表相關學術研究論文20余篇,有多項研究成果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示。
第一章 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氣候變化的基本事實
第二節(jié) 全球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的研究現狀
第三節(jié) 我國氣候變化的特點
第四節(jié) 我國糧食主產區(qū)氣候變化與糧食安全的形勢分析
第二章 我國氣候變化與糧食生產的研究現狀分析
第一節(jié) 氣候變化對我國糧食產量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氣候變化與農業(yè)生產、農產品價格、農業(yè)貿易和農民收入的相互影響
第三章 農業(yè)生產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比較與經驗借鑒
第一節(jié) 國外農業(yè)生產應對氣候變化的總體考察
第二節(jié) 我國農業(yè)生產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
第三節(jié) 國外農業(yè)生產應對氣候變化對我國的政策啟示
第四章 我國糧食主產區(qū)氣候變化對糧食產量影響的機理分析
第一節(jié) 文獻回顧
第二節(jié) 模型構建
第三節(jié) 研究結果
第四節(jié) 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第五章 我國糧食主產區(qū)農民適應氣候變化的行為偏好及影響因素研究
第一節(jié) 文獻回顧
第二節(jié) 數據來源與樣本描述性統(tǒng)計
第三節(jié) 模型構建
第四節(jié) 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第六章 糧食主產區(qū)糧食生產適應氣候變化的路徑選擇
第一節(jié) 充分利用氣候資源,調整作物播種期
第二節(jié) 科學應對氣候暖干化與病蟲害影響,選育高產優(yōu)質抗逆性強的作物品種
第三節(jié) 采用小麥節(jié)水栽培模式,科學應對麥區(qū)冬春連旱
第四節(jié) 調整作物復種指數,提高耕地資源利用效率
第五節(jié) 調整作物種植面積與品種布局
第六節(jié) 科學調整主要農區(qū)生產管理方式
第七章 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保障糧食安全的政策建議
第一節(jié) 調整農業(yè)結構,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第二節(jié) 加強水資源管理和設施建設
第三節(jié) 提高生態(tài)脆弱地區(qū)適應能力
第四節(jié) 提高農民適應氣候變化的思想意識和行為意識
第五節(jié) 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
第六節(jié) 完善不同區(qū)域應對氣候變化政策
第七節(jié) 健全氣候變化激勵約束機制
第八節(jié) 強化農業(yè)應對氣候變化的科技支撐
第九節(jié) 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第八章 氣候變化對我國東北農區(qū)糧食產量的影響
第一節(jié) 文獻回顧
第二節(jié)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實證分析
第四節(jié) 研究結果及討論
第九章 氣候變化對黃淮海農區(qū)糧食生產的影響
第一節(jié) 文獻回顧
第二節(jié)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實證分析
第四節(jié) 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第十章 氣象災害與我國糧食安全
第一節(jié) 我國主要氣象災害的類型與特點
第二節(jié) 主要氣象災害對糧食生產的影響
第三節(jié) 增強糧食生產抗災、防災能力的對策建議
第十一章 氣候變化、城鎮(zhèn)化與糧食安全:以中原城市群地區(qū)為例
第一節(jié) 文獻回顧
第二節(jié)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實證分析
第四節(jié) 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第十二章 氣候變化對遼寧省玉米產量的影響:基于SPEI指數(標準化降水蒸散指數)分析
第一節(jié) 文獻回顧
第二節(jié)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實證分析
第四節(jié) 研究結論及對策建議
第十三章 改革開放以來河南省糧食生產變化態(tài)勢及影響因素分析
第一節(jié) 文獻回顧
第二節(jié) 數據來源與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實證分析
第四節(jié) 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