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論學叢稿》收輯呂思勉先生各類文章共一〇二篇,大體分為“史學”、“哲學”、“社會經濟文化”、“文學文獻文字”和“書信序跋自述”等五組,內部又按寫作和發(fā)表年代的先后加以編排。其所收錄,或為先生重要論文,或為書信講稿,旁及序跋自傳。已刊未刊,廣泛收入,均加整理。其中有論治學方法者,多切實可行,淺而不陋,實可稱治學的“門徑之門徑,階梯之階梯”。本書是研究呂先生思想演變、學術觀點和生平經歷的重要資料。
呂思勉,字誠之,近代著名歷史學家,與錢穆、陳垣、陳寅恪并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嚴耕望語)。畢生致力于歷史研究和教育工作,代表作有二部通史(《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四部斷代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和一部讀史札記(《呂思勉讀史札記》)等。
蒙古種族考
歷史上之民兵與募兵
非攻寢兵平議
《秦代初平南越考》之商榷
論荊軻
論李斯
論秦二世
論魏武帝
論沮渠牧犍之死
中國文化東南早于西北說
古史紀年考
四史中的谷價
漢人訾產雜論
秦漢移民論
從民族拓殖上看東北
歷史上之遷都與還都
南京為什么成為六朝朱明的舊都
論度量——論宋武帝與陳武帝
東洋史上的西胡
古代人性論十家五派
中國古代哲學與道德的關系
古代之印度與佛教
辯梁任公《陰陽五行說之來歷》
西漢哲學思想
魏晉玄談
訂戴
道教起原雜考
論文官考試之宜嚴
國體問題學理上之研究
義州游記
三十年來之出版界(一八九四—一九二三)
考試論
來皖后兩點感想
論民族主義之真際
論南北民氣之強弱
思鄉(xiāng)原
倉儲與昏鈔倒換庫
田賦征收實物問題
改良鹽法芻議
中國民族精神發(fā)展之我見
蔡孑民論
孤島青年何以報國
論祿米之制
論外蒙古問題
因整理土地推論到住的問題
從章太炎說到康長素梁任公
中國文化診斷一說
中國文化診斷續(xù)說——教育界的彗星
學制芻議
學制芻議續(xù)篇
讀書與現實
讀書的方法
新生活鑒古
如何根治貪污
梁啟超新評價
全國初等小學均宜改用通俗文以統(tǒng)一國語議
小說叢話
新舊文學之研究
整理舊籍之方法
乙部舉要(一)
乙部舉要(二)
擬中等學校熟誦文及選讀書目
文質
怎樣讀中國歷史
文學批評之標準
反對推行手頭字提倡制定草書
叢書與類書
中學歷史教學實際問題
論基本國文
《古史家傳記文選》導言
從我學習歷史的經過說到現在的學習方法
史學上的兩條大路
魏晉“科斗文”原于蟲書考
國文教學貢疑
《詩經》與民歌
論文史
節(jié)注《說文》議
論大學國文系散文教學之法
論文字之改革
致廖仲愷朱執(zhí)信論學書
讀《國語表解》后記
答程鷺于書
致光華大學行政會書
再致光華大學行政會書
評!妒吠ā沸
謝俠遜《象棋秘訣》序
《新唐書選注》自序
紀念伍博純君月刊專號序
讀《崔東壁遺書》
陳志良《奄城訪古記》跋
陳登原《歷史之重演》敘
童書業(yè)《唐宋繪畫論叢》序
柳存仁《俞理初先生年譜》序
柳存仁《上古秦漢文學史》序
《古史辨》第七冊自序
童丕繩《春秋史》序
沈子玄《逸周書集釋》序
柳樹人《中韓文化》敘
致光華大學校務委員會書
方德修《東北地方沿革及其民族》序
馬先之《左氏纂讀》跋
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