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復興、印象派、當代藝術,畢加索、透納、康定斯基……每個孩子對藝術都有旺盛的好奇心,與他們同游藝術館時,你是會束手無策,還是直接拋出你的知識積累?孩子愿意聽你的講解嗎?他們的疑問你有妥善解答嗎?
本書是法國資深藝術史學者寫給大人的兒童藝術啟蒙讀本。第一部分收錄63條小貼士,引導讀者如何放下成年人的見解,以孩子的眼光、思維與行動展開藝術對話,并詳盡解析孩子看待藝術的方式、恰當激發(fā)孩子藝術興趣的方法;第二部分精心挑選30件風格鮮明且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大作,以不同年齡段孩子的提問為引導,由淺至深剖析時代、風格、主題給藝術作品帶來的不同影響。本版還特別增加了“藝術家別冊”,幫助大人更好把握30位藝術家人生經歷與其藝術風格的關聯(lián)。
直觀的體會與日;臏贤ㄊ桥囵B(yǎng)孩子藝術愛好的理想途徑。只要施以真正適合的指導,孩子將通過藝術具備更敏銳的觀察力、更自發(fā)的好奇心,并獲得系統(tǒng)的藝術欣賞能力。大人也會同步獲得藝術上的啟發(fā),并與孩子建立更好的對話。
1、 多國認可的兒童藝術啟蒙經典讀物:作者為法國資深藝術史學者,盧浮宮學院當代藝術課程教師,曾在多所法國大學擔任過藝術史講師。多次受邀擔任俄羅斯、美國等諸多博物館的顧問,并被邀請至世界各地多所學校舉辦講座。在法國藝術界頗受認可。
2、 5~13歲兒童的藝術素養(yǎng),需要你親自提升:本書前半部分收錄63條務實指導,讓大人了解孩子所想,設身處地地解決孩子遇到的藝術困惑。講太多不耐煩,講太少會誤導,講太深聽不懂,泛泛而談孩子沒印象。講好藝術得成為專家?對藝術一竅不通的大人也能激發(fā)孩子興趣。帶孩子的家長、藝術培訓講師、藝術館講解員都能通過本書收獲與5~13歲兒童討論藝術話題的有效方式。
3、 收錄30件藝術大作,暢游輝煌藝術史:文藝復興、印象派、當代藝術,畢加索、透納、康定斯基……本書共收錄30件藝術大作,涉及繪畫、雕塑、攝影等多門類,按照時間順序排列,讀者將深刻體會藝術發(fā)展趨勢與細微變化,以及藝術品中包含的社會歷史、背后故事,還有創(chuàng)作者經歷等精彩豐富的信息。孩子也會隨著看懂一件藝術品觸類旁通,逐漸具備與更多藝術品心靈交互的能力。
4、 全彩印刷、高清配圖、人性化排版,更有針對性地指導不同學齡段兒童:書中配以30件藝術大作高清大圖,邊閱讀邊觀察藝術品,切實提升品味藝術時尤為重要的觀察力。作者將孩子劃分為5~7歲、8~10歲、11~13歲三個學齡段,根據(jù)不同觀察力和理解力,總結出孩子的高頻提問,并給予通俗、日;绎L趣的解答,是向孩子講解藝術的范本。
5、 本次中文版特別增加別冊:書后附贈“藝術家生平簡介別冊”,以專業(yè)的藝術視角解讀30件藝術大作創(chuàng)作者的生平,在原書基礎上更好把握創(chuàng)作者風格與所處的時代背景。
作者簡介
弗朗索瓦絲·芭布-高爾(Fran?oise Barbe-Gall),法國藝術史學者,盧浮宮學院當代藝術課程教師。曾在索邦大學與盧浮宮學院接受了完整的藝術史教育,于紐約大學巴黎校區(qū)、巴黎第三大學擔任藝術史講師,同時擔任“如何欣賞畫作協(xié)會”(CORETA)的長期管理者和講師。她多次受邀擔任美國、俄羅斯、法國等諸多博物館顧問,并在世界各地多所學校舉辦講座。曾出版《如何看一幅畫》《讀懂印象派》等多部藝術教育相關書籍,被譯為多種語言。
譯者簡介
成硯,清華大學建筑設計及其理論專業(yè)博士,并在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接受聯(lián)合培養(yǎng)教育。師從中國勘察設計大師胡紹學與美國城市規(guī)劃與建筑評論學家彼得·羅(Peter G. Rowe)。在建筑專業(yè)學習中看到更廣闊的藝術世界,自得其樂、自享其美。
別冊撰寫者簡介
王雅婷,北京大學藝術史論專業(yè)在讀本科生,曾作為交換生于倫敦國王學院學習英國文學、電影研究專業(yè),后參加倫敦中央圣馬丁藝術學院純藝術專業(yè)短期課程。2018年憑借獲得美國優(yōu)秀學生獎學金加入海上學府“春季航線”項目,考察了全球11座城市的知名藝術機構。曾于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北京大學現(xiàn)代藝術研究所實習。
★寫在前面的話
★如何給孩子講藝術
打開藝術之門
相信孩子
利用你所熟悉的
培養(yǎng)好的習慣
不必一覽無余
學會觀察
在畫作中游歷
搭建橋梁
不同年齡需要不同引導
5~7 歲
8~10 歲
11~13 歲
★藝術大作
佩魯吉諾,圣母的婚禮
米開朗基羅,覺醒的奴隸
荷爾拜因,大使們
丁托列托,銀河的起源
普桑,隨時間之神的音樂起舞
格勒茲,被懲罰的兒子
蘇維,繪畫的發(fā)明
大衛(wèi),拿破侖皇帝在杜伊勒里宮書房
透納,戰(zhàn)艦無畏號
米萊斯,盲女
莫奈,花園中的女人
馬奈,愛彌爾·左拉像
德加,巴黎歌劇院的樂師
卡耶博特,雨天的巴黎街道
梵高,鳶尾花
熱羅姆,皮格馬利翁和伽拉忒亞
畢加索,站在球上的雜技演員
貝洛斯,沙奇俱樂部的猛拳出擊
康定斯基,弓箭手圖像
基里科,意大利廣場
布拉克,撲克牌靜物畫
瓦洛,凡爾登戰(zhàn)役
霍普,鐵道旁的房屋
馬格里特,看報紙的男人
柯爾達,英勇的游擊隊員
洛克威爾,我們共視的難題
皮斯特萊托,衣衫襤褸的維納斯
基弗,帶翼之書
岳敏君,天空
托姆布雷,天花板
未 完
《打開藝術之門》
給孩子講藝術不是在教授一門課程,讓你自己在短時間成為一名藝術史學者一點兒都不比成為一名物理老師更容易。你必須從最開始就清楚地認識到,你所能告訴他們的,可能只是一些美學的體驗、一小段歷史,或者是一種觀察世界的方法。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會有一些收獲超出你原本的想象。無論出于何種原因開啟這個藝術的旅程,你最好都不要苛求自己。也許你的講述是不完整的,并且?guī)е鴱娏业闹饔^色彩,卻也彌足珍貴。你真正要面對的挑戰(zhàn)是如何激發(fā)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對未知的事物保有求知的欲望——這將會伴隨他們一生。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你最關鍵的要求就是要分清楚哪些是你知道的,哪些是你想告訴孩子的,以及哪些是他們樂于接受和分享的。
一、相信孩子
1、對你自己有信心
經過上述思考,你也許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可以給孩子講藝術嗎?你有美好的初心,也對一幅畫的歷史、作者和主題內容做了一些研究和準備,但還會面對一些困難:你也許對藝術并不在行;你覺得自己總像個局外人,很難接近這個主題;你從來就沒有真正享受過參觀美術館的樂趣。坦白講,要解決這些問題要花費很長時間,即便你在這個過程中幾乎要選擇放棄,也是可以被理解的。但是就此放棄美妙的藝術世界真的是非常遺憾,因為你的目標也不過是打開一兩扇門而已。其實你是可以做到的,你不必變成另外一個人,你所要做的就是相信你的聽眾并使用正確的方法,特別是那些你已經掌握的方法。
2、發(fā)現(xiàn)他們看到了什么
簡單地說,向孩子傳遞知識有兩種方法:一種是以你的所知作為起點,另一種是從孩子的所知開始。顯然,后一種方法更加有效。它可以打破你們之間的壁壘、節(jié)省時間,并且更高效深入地將你們可以分享的認知基礎建立起來。就像沒有人愿意在一片毫不了解的土地上建造房屋,我們應該做的是從孩子感知到的事物開始一段談話,而不是用一些學術名詞評估和判斷他們的認知。一方面,有些東西對于我們是那么顯而易見,而孩子卻全然無知;而另一方面,他們也會萌生一些完全出乎我們意料的想法。因此,給孩子講藝術,我們首先要問“你看到了什么”,而不是“看這個”或者“你應該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