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探討花生高產潛力,我們改變花生傳統(tǒng)的一穴雙粒為單粒精播的種植模式,在山東省農業(yè)科學院組建了花生單粒精播超高產栽培研究團隊。自2013年以來,在山東莒南、平度、萊西、萊州、招遠、萊陽、寧陽、冠縣及新疆瑪納斯、石河子等多地進行了花生單粒精播超高產生育規(guī)律及配套技術的創(chuàng)新試驗與示范,連續(xù)3年實收666.7m2單產莢果超過超高產指標750kg。其中,2015山東平度市古峴鎮(zhèn)單產莢果實收面積666.7m2莢果達到782.6kg((11739kg/hm2),創(chuàng)造了國內外花生單產最高紀錄。研究應用花生單粒精播高
萬書波研究員是中國著名的花生栽培專家。從事花生栽培研究38年,在花生高產栽培、品質栽培和糧油均衡增產等理論與技術方面連續(xù)取得重大突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4項(首位3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首位),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山東省科學技術獎、中國作物學會科學技術成就獎,被評為全國農業(yè)科技先進工作者,被山東省政府記一等功。研制行業(yè)標準25項、地方標準49項,授權發(fā)明專利28項、國際專利11項,發(fā)表論文249篇、出版著作21部。入選農業(yè)農村部主推技術3項、科技部科技支撐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先進適用技術2項。技術成果大面積推廣應用,2004~2018年累計推廣2.4億畝,增效342.7億元,帶動了中國花生增產增效和面積不斷擴大,改變了花生是“低產作物”和“小作物”的傳統(tǒng)認識。中國食用油年消費總量3400多萬噸,國產僅1100萬噸,自給率不足32%,食用油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目前在中國主要產油作物中,花生面積第三、總產量和單位面積產油量均居首位,對保障中國食用油脂安全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在花生生產上,長期存在三大問題:一是單產低。改革開放之前,中國花生平均畝產僅為76kg,被認為是“低產作物”。二是面積小。同期全國花生年均種植面積僅2700萬畝,遠低于小麥、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被認為是“小作物”。三是油用、食用不分。中國花生50%用于榨油,含油量每提高1個百分點,全國年產油量可增加13萬噸以上,相當于增加150萬畝播種面積。但生產中油用、食用不分,嚴重影響生產加工效益。萬書波研究員始終針對中國花生產業(yè)重大技術需求,潛心研究,在花生栽培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主編的《中國花生栽培學》被列為“十五”國家重點出版圖書,獲得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撰寫的《花生品質栽培理論與調控技術》、《花生產業(yè)經(jīng)濟學》、《花生品種改良與高產優(yōu)質栽培》、《麥油兩熟制花生高產栽培理論與技術》等著作對促進我國農業(yè)科技進步和花生產業(yè)的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