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身心無時無刻都在發(fā)生劇變,
一向順從的孩子突然開始叛逆
一向依賴的孩子突然要求獨立
敏感、任性、沖動、好奇、沒有安全感、缺乏自制力...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正確養(yǎng)育?
本書以一位母親的視角記錄了兩個孩子在加拿大高中求學四年的經歷。從基礎知識、實用技能和心理準備三個方面,展示了加拿大高中教育的理念、方法和實踐。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而是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和心靈的培育。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無論是繼續(xù)大學學習,還是直接進入職場,都能夠很快適應成人社會,成為被社會認可和需要的人。
面對馬上就要成人的孩子,能夠深度共情,比任何科學的教育方法都有效。
★國際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評定!青少年教養(yǎng)模范!加拿大高中教育全景式紀實。
★國內外教育專家都在強調的育兒理念。
美國心理學家德華·桑代克、兒童問題專家威廉·哥德法勃、日本著名作家池田大作、我國育兒專家羅靜博士!B(yǎng)育絕不是單方面給予,而是深度共情。
★值得每位家長和教師研讀的模范教育觀察筆記。
作者以學者的睿智眼光、母親的細致觀察,記錄兩個孩子四年的加拿大求學經歷。全景式再現,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教養(yǎng)方法和實踐,幫助孩子找到真正有價值的成長之路。
★知識、技能、心理,全方位“共情式”教養(yǎng)。
精準矯正各種問題(厭學、叛逆、喜怒無常、不善溝通、缺乏自制力),全面提升各項能力(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語言表達、人際溝通、情緒管理),引導孩子融入成人社會(規(guī)劃職業(yè)生涯、準備大學生活)。
★避免陷入五大教養(yǎng)誤區(qū)!
①孩子只要好好學習就夠了②孩子叛逆就是學壞了③孩子和我之間不能有秘密④夸孩子只會讓他變驕傲⑤小孩子哪有什么煩惱?
前言
本書是觀察和記錄加拿大中小學教育系列書的第三本。第一本是《小學還能這樣上——中國媽媽眼中的加拿大小學教育》,第二本《中學還能這樣上—— 加拿大教育的精神與細節(jié)》,那里分別記述了小學和初中教育。這一本,聚焦高中。
在加拿大,免費義務教育從 5 歲學前班開始,直到高中畢業(yè),一共十三年。 我們所處的英屬哥倫比亞。ê喎Q BC 省 , 中文按發(fā)音習稱卑詩。┌堰@十三年的基礎教育分為三個階段,即:從 5 歲學前班到五年級為小學階段,六、七、八年級為初中階段,九年級至十二年級為高中階段。每一階段都針對學生成長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小學階段,無論在智力上還是身體上,孩子們在成長中存在很大差異,教學多采取通過玩耍游戲和動手操作的方式開發(fā)認知興趣,挖掘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注重培養(yǎng)讀書的好習慣。初中正是他們從幼童轉變到青少年的過渡時期,教學一方面繼續(xù)擴大和加深孩子們在興趣和技能上的探索,另一方面也開始注重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訓練。轉入高中后,學生們心智逐漸成熟,認知能力大大提高,教學對思維和技能的訓練力度也隨之增強,特別是學校還幫助他們尋找自己喜歡并適合的專業(yè),確定人生想要從事的職業(yè)方向。
加拿大的基礎教育,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高中,雖然在每個教學階段有其不同特點,但其教育哲學卻是一脈相承的。與傳統(tǒng)的灌輸知識、死記硬背、大量練習的方式截然不同,其傳授知識的方法,特點在于順其自然地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發(fā)掘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提供大量機會讓他們嘗試自己喜歡和適合做的事情,重視啟發(fā)和訓練思維能力,在同一年齡段設立多種層次的教學項目,讓學生按自己的水平和能力來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
高中是基礎教育的最后階段。高中畢業(yè)后,有人選擇進入大學,繼續(xù)接受高等教育,也有人則直接進入職場,走向社會,從此離開學校教育的軌道。在加拿大,高中教育絕不是單純地傳授知識,也不是以把學生送進大學為目的,而是著力于培養(yǎng)能夠承擔社會和家庭責任的人格健全的人,其目標是幫助青少年為進入成人社會做好準備。
為此,高中的教學內容涵蓋了這樣三個方面:
第一,知識教育:教育學生具備作為一個文明社會的人應當具有的文化素養(yǎng),并為其中部分學生繼續(xù)接受高等教育打好必需的知識基礎。教學通過訓練批判性思維能力,采取以做項目為基礎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和獨立思考來獲取知識;與現實社會和生活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用多種手段鼓勵學生獨立自主地學習。
第二,技能教育:學校提供豐富的技能課程,教給學生們多種可享用終身的實用技能,既可以適應職業(yè)市場的需求,也幫助他們發(fā)展個人的愛好和興趣并掌握一技之長,用這些技能服務社會和家庭。這些技能課程,或者通過一個個項目的具體操作,或者與勞動市場緊密結合,直接參與生產實踐,讓學生能夠與社會所需建立直接關系,輔助他們從學校到職場的過渡和銜接。
第三,精神和心理教育:學校極為關注青少年的精神和心理成長,讓他們在備受家庭和學校保護的環(huán)境中逐漸了解和適應成人社會,培育他們作為公民對社會的關懷,教授他們?yōu)樯鐣⻊盏谋绢I,也操練他們作為社會人獨立生活的能力,學會處理日常生活和人際關系,懂得掌控自己的身體和情緒,獨立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幸福快樂的人。
本書即圍繞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展開,記錄和介紹加拿大高中教育的具體實踐。
國際經合組織相關機構在世界范圍歷年進行的評審中,加拿大中小學教育的水準一直名列前茅。必須指出的是,這一優(yōu)異成績并不是加拿大在教育資源最豐厚地區(qū)中抽取最優(yōu)秀的學生經過大量刷題練習而獲得的,而是根據評審機構的常規(guī)做法,在全國范圍進行評審得到的結果。
加拿大取得這樣的教育成果,并不僅僅是由于在教育經費上的大量投入,也取決于公共教育體系建設的公平合理,更在于在教育實踐中對每一個個體的尊重,對智力和能力不同的學生給予的不同關注。所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這是古代中國的教育哲學,今天的加拿大做得很好;培養(yǎng)具有獨立人格、公民責任心、批判思維能力和信息時代多種工作技能的社會成員,這是加拿大教育哲學的關注點,他們對此也付出許多努力。本書通過對多種細節(jié)的觀察和記載,展現的就是加拿大高中教育的這些風貌。
廖曉英
出生在南京,成長在北京。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學學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學碩士,法國巴黎大學新聞學博士。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并先后在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和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亞太研究系任教。發(fā)表中文和法文論文數十篇,并有譯著多種。已出版兩本書籍《小學還能這樣上》《中學還能這樣上》。
知識篇: 培養(yǎng)知識素養(yǎng)
1. 閱讀與寫作,訓練思維——閱讀篇
2. 閱讀與寫作,訓練思維——寫作篇
3. 各取所需的數學課程
4. 學科學——培養(yǎng)科學精神
5. 學外語——表達、交流與欣賞文化
6. 網上教學——個性化的學習
7. 挑戰(zhàn)天才少年
技能篇: 掌握實用技術
8. 商業(yè)課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業(yè)者
9. 信息時代的必修課——信息技術
10. 表演藝術:觀察、想象和創(chuàng)作
11. 視覺藝術:感知、創(chuàng)造和交流
12. 體育:健身強體與職業(yè)訓練
13. 家政:家務、家庭與從業(yè)
14. 從木工到機械——應用技術課程
精神與心理篇: 迎接融入成人社會
15. “帶孩子去上班”——初試職業(yè)生活
16. 樹立目標、規(guī)劃未來——職業(yè)教育(上)
17. 健康與生命——職業(yè)教育(下)
18. 校園——成長的樂土
19. 校園——安全的環(huán)境
20. 準備大學生活
21. 長大成人的里程碑——高中畢業(yè)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