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字與文獻研究:整理與研究》是針對此前所稱“《音同》(丁種本)背注”這個文獻題名而擬定的正式書題!锻簟范》N本是俄藏黑水城西夏文文獻之一種(俄藏編號Xl),該文獻僅存前33頁,是一個殘本。《同音》丁種本是《同音》乙種本系統(tǒng)(新版)中的一個版本。值得特別指出的是,除兩頁序言以外,該文獻每頁正文的背面多有墨書小字注釋文字,原來稱為“背注”,我們現(xiàn)在改稱“背隱音義”。雖然《西夏文字與文獻研究:《同音背隱音義》整理與研究》這種著述形式在西夏文文獻中比較罕見,但是其在六朝以降的漢文文獻中卻屢見不鮮,如《說文音隱》、《毛詩背隱義》等。由于這種“音義”類注釋正好寫在某個文獻的背面與該字相對應的位置,故名之日“音隱”(或隱音)、“音義隱”(或隱音義)。
韓小忙男,1963年生,陜西戶縣人,博士研究生導師。陜西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研究員。1987年北京大學考古學系考古專業(yè)本科畢業(yè),自愿赴塞北寧夏工作,先后就職于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寧夏大學,從事考古、西夏研究多年。2001年入陜西師范大學師從著名西夏文專家李范文先生攻讀博士學位,2004年獲得博士學位。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在四川大學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做博士后研究。目前已出版學術專著七部(含合著),發(fā)表論文四十余篇,主持完成(或在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十余項。
壹.緒論
一 本課題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述評
二 開展研究的基本情況
三 主要參考的西夏文原始文獻介紹
附表一:聶夫斯基摘錄《同音背隱音義》材料統(tǒng)計
附表二:《夏漢字典》(修訂本)遺漏《同音背隱音義》材料統(tǒng)計
貳.背隱音義的整理與研究
一 體例說明
二 整理與研究
㈠重唇音一品
重唇音獨字
㈡輕唇音二品
輕唇音獨字
㈢舌頭音三品
舌頭音獨字
(四)舌上音四品
舌上音獨字
㈤牙音五品
牙音獨字
㈥齒頭音六品
叁.結語
一 《同音背隱音義》的特點
㈠背隱音義的形式
㈡背隱音義的內(nèi)容
二 《同音背隱音義》書名的擬定及其成書年代
同音背隱音義》書名的擬定
㈡《同音背隱音義》的成因及作者文化背景的推測
㈢《同音背隱音義》成書年代的推定
三 《同音背隱音義》的學術價值
㈠背隱音義與相關西夏文辭書
㈡背隱音義與西夏文字研究
肆.參考文獻
一 西夏文原始文獻(附研究成果)
二 其他文獻
伍.附錄:西夏文總索引
一 體例說明
二 左偏旁部首
三 左偏旁索引
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