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根據毓老師課堂講授之筆記整理而成。毓老師解經遵循儒家經學傳統(tǒng),以依經解經和一字一義的講解方式,重現經典的經世致用之義,既能靈活地結合歷史、政治、人文等主題,又能與當下融會貫通,高度還原經典的哲學內蘊和思想力量。毓老師講解《莊子》,結合了莊子本人的出身、性情以及時代背景,剖析透徹,引人深思。毓老師結合自己對人生世相的切身感受,使讀者清楚了解經典之真義,從而啟發(fā)現代人運用經典的智慧來指導人生。
1.本書以《內篇》七章及《天下篇》為主,系毓老師于1978—1979年講述,以錄音整理而成,保留了毓老師講學的原汁原味。
2.本書只擇重點解說,意在以古人智慧啟發(fā)今人智慧,強調其致用之道術,即內在身心靈的修養(yǎng)和外在管理人事物的學問。
3.本書融通儒道,依內圣外王之旨解讀莊子的言外之意,以《莊子》為治世之書,一洗其為衰世之書及莊子逃世之名。
愛新覺羅·毓鋆(1906-2011),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禮親王代善十一世裔孫,號安仁居士。自幼受宮廷教育,為末代皇帝溥儀伴讀,師從陳寶琛、羅振玉、葉玉麟等,私淑熊十力,終成一代大儒。毓老先生創(chuàng)辦天德黌舍、奉元書院,以《易經》為體,據《春秋》為用,縱論四書五經及先秦兩漢諸子,立下“以夏學奧質,尋拯世真文”的宏愿,并在中國臺灣宣揚中華文化,受教弟子有林義正、劉君祖、蔣勛等學界名家。一生倡經世致用之學,為四書五經、諸子百家注入了時代生機。
代序
序一
序二
《莊子集釋》序
逍遙游第一 001
齊物論第二 051
養(yǎng)生主第三 113
人間世第四 131
德充符第五 177
大宗師第六 197
應帝王第七 253
天下第三十三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