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旅日作家毛丹青繼《來日方長》后,創(chuàng)作的又一部雙語手繪隨筆集。作者著眼于日常小事,將自己三十余年來在日生活的經(jīng)歷、對中日兩國文學和文化的見解、對中文和日文的關系的理解,以清新細膩的筆觸融進一段段雋永的文字中。
在作者眼中,語言遠非單單用來交流的工具。語言有其本身之美,而他自身作為雙語寫作者,則能通過兩種語言體驗更多的美好雙語讓他得以用不同的角度去觀察、探索,使他得到了不同的領悟和感受;讓他能夠切身體會不同語言背景下的文化底蘊;使他得以站在雙語交匯之處,將有著不同的韻律的文化,奏成最終曲調(diào)和諧的交響樂。
雙語寫作,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換一種角度看世界,世界或許會呈現(xiàn)出另一種生機勃勃,另一種絢爛多彩。
?旅日作家、神戶國際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毛丹青關于中日語言、文學與文化等的精彩隨筆。
?作者用中文和日文寫旅行,寫愛讀的書,寫自己的貓,寫翻譯心得……他著眼于細微之處,處處細膩,處處溫情。
?本書字里行間充滿作者對中文和日文、對中國和日本的思考,不論是日語學習者、日語愛好者抑或文學愛好者,都能從中有所感念與收獲。
導 語
推開雙語的大門
我在神戶市外國語大學講課,而且每年都觀看日本學生表演的中文話劇,已經(jīng)看了很多年。每場戲都是由學生們自導自演的,很年輕很陽光,熱情奔放。中文對這批日本學生來說,無疑是外語,但如果換一個角度觀察的話,會發(fā)現(xiàn)語言竟然如此新鮮。
比如,我想寫文章表達眼前的情景,如果使用兩種語言寫,用母語寫的時候,怎么寫,必定會受另一種語言的影響,不過,如果用非母語的日語寫的話,這個影響也是存在的。
幾乎在所有的場合,中文的主語都很明確,這跟主語含糊的日語相比,給人留下的語法印象很深;而日語中主語之所以常被省略與日式的自我否定有關系。中文和日語的這種不同給人的沖擊力比較強烈。當然,中文和日語并無高下之分,只覺得日語雖省略主語,但其中自有一股力量在后面當推手,類似日式的人際關系。
文章有走向,要么是積極的,要么就是消極的。寫文章一旦用日語,走向便總會倒向后者,而且會給人以一種代入感。即便是興高采烈,表達出來的情緒總覺得只有一半,無法盡興。中文的感覺與之相反,縱情歡樂。
心中如果的確有想要表達的東西,無論是用中文寫,還是用日文寫,多少會叫人有點兒焦躁,有時會詞不達意。這也許是因為想表達的愿望過于強烈,反而覺得像是被風一路追趕,逐漸會郁悶起來。所以,雙語寫作需要頂風。語言需要我們以強大的氣勢沖上前去奪取,因為語言是等不來的。
一旦語言能力達到了一定水平,無論哪種語言,都會讓我們產(chǎn)生一種取之不盡的表達心愿。尤其是雙語寫作,一種不可思議的力量也會產(chǎn)生于語言之間的相互交匯之中,妙不可言。
現(xiàn)在的年輕人跟我不一樣,大家與網(wǎng)絡、社交軟件的接觸與生俱來,無比自然,而且平時的言談話語都可以自動收集到各大平臺上,外加網(wǎng)上的熱搜功能,使語言所面臨的環(huán)境迎來了飛躍般的變革。
不過,反過來說,如今的語言環(huán)境對一個想要傳遞社會現(xiàn)狀與表達自我的人而言,也許是沒有界限的。說沒有界限也許過于絕對,但界限是可以超越的。
這是一本有關語言思考的書,也是我對日本生活的一種記錄。
毛丹青,旅日華人作家,神戶國際大學教授,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1999 年,憑『にっぽん蟲の眼紀行』(《日本蟲眼紀行》)獲得日本第 28 屆藍海文學獎,日本放送協(xié)會(NHK)節(jié)目曾對該作品做過全篇朗讀。
其日語作品多次被用于日本多所大學的高考試題。在日本有自己的書友會。所著《發(fā)現(xiàn)日本蟲》《在日本》《來日方長》等作品深受中國讀者歡迎。
はじめに
導語
Chapter 01 貓とつながる僕の日常 (貓與我的日常)1
Chapter 02 海外に思う (人在海外的所想)13
Chapter 03 文學でたどる日本 (我看日本的文學)27
Chapter 04 村上春樹への言語アドベンチャー(村上春樹的語言冒險記)47
Chapter 05 読み起こすということ (讓我讀起來)81
Chapter 06 旅への大いなる歩み (旅途沒有漫長與短暫)113
Chapter 07 目を閉じると心開く (閉目而心有所思)139
Chapter 08 日本語で書き続ける理由 (我用日語寫作的理由) 161
Chapter 09 異文化としての翻訳 (作為異文化的翻譯)183
Chapter 10 絆を感じる言語の表現(xiàn) (有關紐帶的語言表達)211
Chapter 11 お靜かに、誰かが晝寢する(這時,有人在靜靜午睡) 231
後書き (后記)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