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第一本從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全面解讀資源描述與檢索(Resource De-scriptionand Access,RDA)的專著,《二十一世紀圖書館學叢書(第4輯)·RDA:從理論到實踐》呈現(xiàn)以下四大特點:著眼發(fā)展歷史——從RDA的起源人手,梳理RDA發(fā)展脈絡;解剖最新章節(jié)——從十個部分三十七章,剖析RDA的內容結構;放眼國際——歸納總結各編制國、代表性國家及地區(qū)的RDA實踐路線;聚焦國內——探討RDA在我國的應用和發(fā)展,并輔以中西文圖書RDA原編記錄作為《二十一世紀圖書館學叢書(第4輯)·RDA:從理論到實踐》的參考案例!抖皇兰o圖書館學叢書(第4輯)·RDA:從理論到實踐》不僅適合圖書館的管理者和編目研究者,更可以作為廣大編目員的參考工作手冊,同時還可以作為包括圖書館學在內的所有信息管理學科的碩士生和博士生的學習參考用書。
第1章 從AACR2到RDA
1.1 AACR2的時代
1.1.1 發(fā)展歷史
1.1.2 局限概說
1.2 RDA誕生的背景
1.2.1 時代背景
1.2.2 RDA的醞釀籌備
1.2.3 RDA的編制開發(fā)
1.2.4 RDA的實施準備
第2章 RDA設計的理論框架
2.1 RDA設計的目標和原則
2.2 一個編目原則
2.3 三個概念模型
2.3.1 書目記錄的功能需求(FRBR)
2.3.2 規(guī)范數據的功能需求(FRAD) 第1章 從AACR2到RDA
1.1 AACR2的時代
1.1.1 發(fā)展歷史
1.1.2 局限概說
1.2 RDA誕生的背景
1.2.1 時代背景
1.2.2 RDA的醞釀籌備
1.2.3 RDA的編制開發(fā)
1.2.4 RDA的實施準備
第2章 RDA設計的理論框架
2.1 RDA設計的目標和原則
2.2 一個編目原則
2.3 三個概念模型
2.3.1 書目記錄的功能需求(FRBR)
2.3.2 規(guī)范數據的功能需求(FRAD)
2.3.3 主題規(guī)范的功能需求(FRSAD)
第3章 RDA的內容結構
3.1 第1-4部分——實體屬性
3.1.1 載體表現(xiàn)和單件(第1-4章)
3.1.2 作品和內容表達(第5-7章)
3.1.3 個人、家族和團體(第8-11章)
3.1.4 概念、實物、事件和地點(第12-16章)
3.2 第5-7部分——資源與實體關系
3.2.1 資源的基本關系(第17章 )
3.2.2 資源與責任關系(第18-22章)
3.3 第8-10部分——同組實體間關系
3.3.1 第一組實體間關系(第24-28章)
3.3.2 第二組實體間關系(第29-32章)
3.4 附錄
3.4.1 文字形式附加說明
3.4.2 顯示句法與MARC對照表
3.4.3 個人名稱附加說明
3.4.4 關系說明語
第4章 RDA的概貌特征
4.1 RDA的應用特點
4.1.1 應用環(huán)境數字化與網絡化
4.1.2 應用背景國際化
4.1.3 應用格式靈活性與兼容性
4.1.4 應用對象多樣化
4.2 RDA的編制特點
4.2.1 編制基礎與原則
4.2.2 內容國際化
4.2.3 概念術語與時俱進
4.2.4 著錄規(guī)則改變
4.2.5 內容結構靈活
第5章 RDA與關聯(lián)數據
5.1 關聯(lián)數據
5.1.1 關聯(lián)數據概述
5.1.2 關聯(lián)數據的作用
5.1.3 關聯(lián)數據的應用研究
5.1.4 關聯(lián)數據在圖書館的應用
5.1.5 與關聯(lián)數據相關的語義網技術
……
第6章 境外主要機構RDA實踐
第7章 RDA在中國的應用和發(fā)展
附錄
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