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包括理論探討篇和案例篇兩部分。理論部分介紹了化學教學設計概述、新課程理念下中學化學教學設計、化學教學設計的程序與方法、中學化學基本類型的教學設計。重點闡述了如何從化學教學背景、化學教學過程、化學教學方案、化學教學評價方面進行教學設計以及基于核心概念、基于觀念建構和基于實驗探究這三種基本類型的中學化學教學設計。案例部分,我們收集了近年來參加或獲得全國優(yōu)質(zhì)課比賽的教學設計課例。每篇教學設計后我們都附上了專家點評,從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設計等多方面進行點評。同時,在該教材中不僅介紹了化學教學設計一些理論知識以及實際應用的案例(可作為教師教學的參考),還提出教師從理論上升為實踐活動的要求。如現(xiàn)今教師所進行的說課大賽,示范型講課技能大賽都是要求教師將自己的上課總體思路呈現(xiàn)給大家,由此就需要教師有一個很好的教學設計過程。這時,教學(設計)案例的作用就得以體現(xiàn)出來。
姚如富,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化學教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教學名師,安徽省化學會副秘書長,合肥師范學院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黨總支書記,主要研究方向化學教學論。主持7項省級重點教研課題,3項省級教育規(guī)劃課題,數(shù)十項校級重點教研課題,發(fā)表高質(zhì)量教學論文多篇,主編《化學專業(yè)英語》、《綜合素質(zhì)》(小學)、《綜合素質(zhì)》(中學)、《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小學)及《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中學)教材5部,參編《新理念化學教學論》、《中學化學課程標準與教材分析》、《教育考試的理論與方法》等教材8部,獲安徽省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指導學生獲第三屆安徽省大學生“挑戰(zhàn)杯”三等獎1項,連續(xù)4年指導學生參加安徽省師范生教學基本功大賽,獲一等獎5名。
第一章 化學教學設計概述
一、化學教學設計基本含義
(一)教學設計
(二)化學教學設計
二、化學教學設計的層次和研究對象
(一)化學教學設計的層次
(二)化學教學設計的研究對象
三、化學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一)系統(tǒng)理論與教學設計
(二)學習理論與教學設計
(三)教學理論與教學設計
四、教學設計與傳統(tǒng)備課的比較
第二章 新課程理念下中學化學教學設計
一、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課程改革
(一)化學新課程改革的背景
(二)化學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設計的特點
(一)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設計的四個“把握”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設計理念的轉(zhuǎn)變
三、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設計模式概述
(一)國內(nèi)外經(jīng)典教學設計模型
(二)新課程理念下的化學教學設計模式
第三章 化學教學設計的程序與方法
一、化學教學背景的設計
(一)學習需要的分析
(二)學習內(nèi)容的分析
二、化學教學過程的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設計
(二)教學重難點的確定
(三)教學策略的設計
(四)教學方法的選擇
(五)教學媒體的設計
(六)教學過程的設計
三、化學教學方案的設計
(一)教案
(二)學案
(三)說課
四、化學教學設計的評價生成
(一)化學教學設計的反思
(二)化學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
第四章 中學化學基本類型的教學設計
一、基于核心概念的中學化學教學設計
(一)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核心概念
(二)不同概念類型的教學設計
二、基于觀念建構的中學化學教學設計
(一)化學新課程改革需要觀念為本的教學設計
(二)化學學科中的基本觀念
(三)觀念建構為本的教學設計模型
(四)觀念建構為本的教學設計實施與案例
三、基于實驗探究的中學化學教學設計
(一)新課程理念下化學實驗教學
(二)高中化學“人教版”中實驗的特點
(三)化學實驗教學設計的類型
(四)基于實驗的化學教學設計案例
第五章 化學課教學設計經(jīng)典案例
教學課例1:緒言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教學課例2:第三單元課題l畫水
教學課例3:第三單元 為有源頭清水來——保護巢湖水資源
教學課例4:第五單元課題1質(zhì)量守恒定律(第1課時)
教學課例5:第五單元課題3利用化學方程式的簡單計算
教學課例6: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探究
教學課例7:第六單元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學課例8:第六單元課題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教學課例9:第六單元 “碳循環(huán)”的魅力
教學課例10:第七單元課題1燃燒與滅火
教學課例11:再探“燃燒與滅火”
教學課例12:第七單元課題2燃料的合理利用與開發(fā)
教學課例13:第八單元再探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復習課)
教學課例14:第十單元再探中和反應
教學課例15:第十二單元課題3有機合成材料(第2課時)
教學課例16:再探加快過氧化氫分解的物質(zhì)
教學課例17:
第四章第一節(jié)無機非金屬材料的主角——硅(第1課時)
教學課例18:探究補鐵劑中的鐵
教學課例19:物質(zhì)的分離與提純
教學課例20:鹽類的水解
《化學課教學設計經(jīng)典案例研究》:
。2)把學生引入了積極的探索狀態(tài)中。
本節(jié)課在老師的設計下,一共提出了四個問題,分別是:二氧化碳為什么可以滅火?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嗎?二氧化碳溶于水時有沒有發(fā)生其他變化?怎樣證明碳酸飲料中含有二氧化碳?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逐一分析、討論、實驗,最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教學過程中注重師生問、學生問的互動、交流與合作,達到師生共享,使教師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并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由“學會”到“會學”。教學過程中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即前面對二氧化碳性質(zhì)的認識),通過有關二氧化碳用途的歸納,使學生對學好本課題內(nèi)容的重要性有了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師的教學以學生為主體。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選擇了分組實驗探究的教學方法,大膽地設疑,并環(huán)環(huán)相扣,讓學生在實驗實踐中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積極主動地探索問題的答案。例如,如何設計實驗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時,老師自然地把問題拋給學生,你們能有哪些方法證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呢?學生經(jīng)過思考、討論,很快得出:
、儆萌贾男∧緱l插入到加水溶解后的瓶中,看是否熄滅?(顯然這位同學將目光聚焦在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且不能支持燃燒這個知識點上,遺憾的是老師沒有現(xiàn)場進行分析和點評。)
、谠谄恐屑铀缓髮⑹S鄽怏w通人澄清石灰水中,看是否渾濁?(學生不了解二氧化碳氣體不能完全溶解于水中,將剩余氣體導入澄清石灰水中應該還會渾濁。)
、墼诔錆M二氧化碳的瓶中加水溶解,另一瓶二氧化碳氣體不加水,然后通過對比,將一只燃著的小木條分別插入其中,比較其熄滅的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