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型班級管理 (教師班級管理寶典,以人為本,對傳統(tǒng)教育和管理思想進行徹底的反思、解構(gòu),指出當下班級管理問題,提出理解型班級管理特征、追求、方式,結(jié)合學生特點,創(chuàng)新管理方法、策略)
定 價:24 元
- 作者:陳振華
- 出版時間:2014/12/1
- ISBN:9787534780356
- 出 版 社:大象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G424.21
- 頁碼:190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16開
在 21 世紀的今天,在以人為本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我們有必要對傳統(tǒng)教育和管理思想進行徹底的反思,特別要對傳統(tǒng)和當下班級管理理念進行徹底解構(gòu),認真地清除它們的各種流弊,同時創(chuàng)造出具有時代特征和符合學生需要的班級管理理念與方式!独斫庑桶嗉壒芾怼窇\而生,用新的概念框架去統(tǒng)攝好的意見和建議。全書共七章,第一章指出我國班級管理的問題,第二章講述了班級管理方式的創(chuàng)新問題,第三、四、五章分別介紹了理解型班級管理的特征、追求、模式,第六章講述理解型班級管理的時代難題,第七章則提出了一些理解型班級管理的策略,很有實用價值。
\\t
\\t
班級乃是學校基于一定的原則和標準正式組建的學生群體,是學校教育管理的基層組織。 班級更是學校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基本單位,是學生接受教育,實現(xiàn)社會化的重要環(huán)境。 班級也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班級里度過的。 所以班級又可以看做學生成長的搖籃、人生的驛站、體驗憂樂的舞臺。要使一個班級環(huán)境有利于教育教學和學生的正常生活與健康成長,就必須對班級學生進行管理。在人們高呼“ 理解萬歲” 的時候,結(jié)合理解教育實驗的多種舉措,《理解型班級管理》提出了理解導向的班級管理理念。希望本書能有益于中國基礎(chǔ)教育,燭照廣大師生的生活和生命歷程。
二、進行積極的溝通與引導
\\t溝通是人與人之間相互傳遞信息的過程,即人們運用語言或非語言符號交換意見、傳達思想、表達感情和需要等的交流過程。 溝通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離開了溝通,人與人就很難相處。 溝通與管理也有密切的聯(lián)系,溝通是管理的主要方法和途徑,管理的過程主要是管理者和管理對象的不斷溝通行為。 離開了溝通也不可能有有效的管理。 所以有人說: “ ( 有效的溝通技能) 是良好管理的基礎(chǔ)。”①也有人說:“ 管理的實質(zhì)和核心是溝通。” 同樣,師生相處也離不開積極的溝通,無論是教學活動還是班級管理工作, 都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
\\t有的人把師生溝通分為信息溝通、情感溝通、心理溝通三種,但是在我們看來,師生溝通往往是三種溝通交織在一起的,教師與學生進行溝通,不僅是為了傳遞信息,更是為了疏通心理,加強情感聯(lián)系,實現(xiàn)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 心靈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觸” 。 情感溝通是最高層次的溝通,不同于三言兩語浮于表面的交流,而是以心換心的交流,是真正深入到對方心靈深處的交流。 在班級管理中,教師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具有多方面的價值。 首先,溝通是向?qū)W生傳達信息。 其次,通過溝通, 還可以了解學生情況, 知道學生在想什么, 喜歡什么,討厭什么,存在什么問題和困難,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幫助措施。 再次,通過溝通,可以形成班集體的制度和目標,作出大家認同的決策。 最后,通過溝通,可以消除師生之間思想上的隔閡,加強情感聯(lián)系,從而增加班級管理的有效性,因為正如人們所說的“ 溝通是班級管理的潤滑劑” 。 總之,積極的溝通可以促進師生相互理解,消除誤解,統(tǒng)一認識,加強聯(lián)系,激勵士氣,實現(xiàn)班級管理目標。
\\t溝通與學生的認同
\\t在班級管理活動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學校和教師對班級提出的要求與同學心理有差距,班主任要從全局出發(fā),及時溝通,糾正學生心理上的偏差,使學生的心理趨向與群體目標保持一致。如學生對學校分配的任課教師有看法,班主任就要及時協(xié)調(diào)、溝通。 有時學生紛紛來我處反映老師上課節(jié)奏慢、音調(diào)低、不善于課堂管理等,要求學校撤換其他教師來任教。 我了解到一方面學生反映的情況基本屬實但過于偏激,另一方面現(xiàn)實情況是學校不可能就此撤換一位勤懇工作多年的教師。 我當機立斷決定對學生進行心理上的溝通和協(xié)調(diào),一方面對學生的要求表示理解,另一方面向?qū)W生介紹該教師的光輝歷程及教學長處,提到該教師有多篇論文、論著在國家級雜志上發(fā)表,特別提到該教師曾為名曲《 二泉映月》 填詞并在全國范圍內(nèi)播放,學生聽了漸生對該老師的崇敬之心、仰慕之意。 加之該老師主動找學生談心,慢慢地老師與學生的關(guān)系親近了,感情加深了,學生在課堂上與老師的配合也默契了。 由此可見加強心理溝通以求得學生的心理認同,融洽師生關(guān)系,從而可以達到培養(yǎng)健康、和諧的班集體氛圍的目的,使每個成員都感到生活在集體中的滿足感和責任感。
\\t傳統(tǒng)的班級管理中,教師很少和學生接觸,向?qū)W生傳遞學校信息時總是以命令的口吻,沒有絲毫商量的余地;至于學生的情緒和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教師是不關(guān)心的,因此教師很少有與學生溝通的意愿。 這樣,向?qū)W生提出的要求容易與學生心理產(chǎn)生分歧,師生難以對管理目標達成共識;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也難以形成心理相容局面。 與之不同,理解型班級管理理念則重視師生之間的溝通。因為沒有溝通,彼此都難以了解對方的信息,更談不上理解對方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離開了溝通,就沒有理解可言。 既然強調(diào)師生之間的理解,強調(diào)把管理建立在理解的基礎(chǔ)之上,那么就必然要以溝通為基礎(chǔ)。 而且,理解型班級管理理念強調(diào)教師要積極與學生進行溝通,因為處于弱勢的學生往往會因為膽怯而不敢主
\\t動和教師溝通。
\\t理解型班級管理主張教師經(jīng)常與學生進行積極的溝通。 在周會、晨會、班會時,在班級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團隊生活中,在校內(nèi)、校外等多種時間和場合都可以和學生談心,進行信息和情感的交流。 教師還可以利用班級生活小報、班級信箱、家庭聯(lián)系卡、學生周記和日記、作業(yè)批改評語、手機、電話、網(wǎng)絡等多種媒介與學生溝通。 面對各種溝通的手段和渠道,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性格等情況選擇直接或間接的方式。
\\t在這個網(wǎng)絡時代,教師應該掌握網(wǎng)絡溝通技術(shù),重視互聯(lián)網(wǎng)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 一方面因為占據(jù)了學生很多時間的網(wǎng)絡生活需要規(guī)范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網(wǎng)絡加強師生溝通,促進班級管理。 因此教師應當熟悉網(wǎng)絡化班級管理及其方法。 網(wǎng)絡化班級管理主要通過在學校網(wǎng)站或者班級主頁上建立班級電子檔案( 班級管理信息庫) 、網(wǎng)上課堂、虛擬社區(qū)、網(wǎng)上班隊活動、網(wǎng)上家長學校、網(wǎng)上德育基地等途徑來實現(xiàn)班級管理目標。 特別重視通過博客日志、班級論壇、電子郵件加強師生交流,促進學生自我管理。 網(wǎng)絡化班級管理還強調(diào)師生雙方的互動,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體現(xiàn)了師生作為班級管理參與者的平等性和民主性,激發(fā)了學生主體參與班級管理工作的熱情, 體現(xiàn)了教育 “ 以人為本” 的理念。
\\t同時,理解型班級管理還重視師生溝通的有效性。 有效的溝通會達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境界,其中一方能體會到另一方的感覺,并接受這種感覺。 為此,教師在和學生溝通前需要認真做好調(diào)研工作,要對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和問題成因以及社會、家庭、學習生活環(huán)境等,做到心中有數(shù),以便選擇學生最感興趣的話題。有論者總結(jié)了有效溝通的五個標準,值得我們重視:
\\t1. 每一名學生的心里話能聽到。 教師要和每一名學生交朋友,讓學生在你面前能敞開心扉,說出心里話,談出真實感受。 不僅要有教育教學方面的,也要有同學間的交往,還要有對事情的見解評價,更要有日常生活中的各種事情的吐露,也就是讓學生把一切事情話語都能向你傾吐。 只有這樣,你才能全面了解學生,有的放矢地做好教育引導工作。
\\t2. 每一名學生的困難能想到。 學生在學習中會遇到困難,生活中會遇到困難,交往中會遇到困難。 教師應該能先于學生想到這些困難,想盡一切辦法幫學生解決這些困難,使他們沒有后顧之憂,輕裝上陣,高效地學習。
\\t3. 每一名學生的不足能講到。 學生正處于成長時期,活潑好動,難免犯這樣那樣的錯誤,表現(xiàn)出方方面面的不足。 教師要注意觀察,善于分析,先于學生發(fā)現(xiàn)苗頭和趨勢,提前給學生講到,做到防患于未然,讓學生少犯錯誤、少走彎路。
\\t4. 每一名學生的心事能猜到。 每個人都有心靈的秘密存在,學生是未成年人,心中的小秘密會更多。 作為現(xiàn)代教師要具備敏銳的目光,在了解學生的基礎(chǔ)上,把學生心里在想什么、有什么心事都能猜透,因勢利導地幫他們化解。 這樣他們才能無憂無慮地投入學習和生活,快樂地成長。
\\t5. 每一名學生的進步能看到。 歧視“ 差生” 是現(xiàn)代教育的大忌,可以說每一名學生都有上進心,只不過因種種原因,尤其是應試教育下,把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看成累贅,視為不可救藥,從而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打擊了他們的上進心,導致他們“ 破罐子破摔” 、不思上進。 在新課標和素質(zhì)教育走到教育日常工作中的今天,“ 差生” 的觀念要塵封。 加德納認為人的智能分為語言智能、視覺空間智能、音樂智能、身體運動智能、自我認識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學生沒有差生和優(yōu)生之分,只是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智能發(fā)展情況不一樣而已。 所以,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學生,他們表現(xiàn)出的每一點進步都要及時看到,進行鼓勵,加以引導,使他們揚起理想的風帆,不斷地進步。
\\t為了進行有效的溝通,人們不僅要懂得說什么和什么時候說,還要懂得怎么說。 要說得恰當,在尊重對方的前提下說,而且不能說個沒完,要注意傾聽對方說,做到有訴說有傾聽,有提問有回答。 只說不聽,或只聽不說,往往難以溝通。作為教師,特別需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欲望和要求。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的嘆息、訴說、抽泣和沉默中聽到他們的快樂和喜悅,聽到他們的焦慮、憤懣和悲哀,聽到他們對進步、尊重、理解的渴望。
\\t在溝通中,教師要注意邀請學生合作,接納并承認學生的感覺;分析問題,擺事實講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必要時可結(jié)合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談感受,使學生心悅誠服。 教師還應警戒用尖酸刻薄的語言諷刺挖苦學生、否定學生、給學生亂貼標簽、嘮嘮叨叨、不能控制情緒等種種惡習。 這就需要教師真正懂得尊重、信任、理解、寬容、欣賞學生,善于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以心交心,以情導情,真情交流。 有研究者建議教師學會這些策略:贊同、理解;使用親切的語調(diào);提出開放性的問題;采用積極的假設(shè),比如“ 在討論中,他經(jīng)過認真思考得出了這些結(jié)論” “ 在目前的情形下,他表現(xiàn)出這種行為,其動機已經(jīng)是最好的了” 或“ 他的出發(fā)點是很好的” ;用試探性的口氣詢問,比方說“ 我很奇怪……” “ 關(guān)于……你能再告訴我些什么嗎” “ 我不確定我是否理解了……” “ 我想知道關(guān)于……你的意思是……”
\\t此外,理解型班級管理還強調(diào)教師特別要注意創(chuàng)造和諧的溝通氛圍,積極傾聽和反饋,不板著面孔說教,對學生身上值得肯定的地方要有適當?shù)男蕾p,對學生的問題要積極指出和提出解決意見,使溝通成為和諧而有效的溝通。
\\t……
\\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