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陰荏苒,歲月流金,薪火相傳,法學永繼。自1 91 5年9月東吳大學法學院創(chuàng)辦以來,時光近一世紀,然東吳之輝煌、法學之昌盛,至今仍為世人津津樂道;東吳大學法學院于中國法治建設與法學教育史上之地位,亦可謂震古鑠今,嘆為觀止。國內(nèi)近現(xiàn)代法學大師中,王寵惠、吳經(jīng)熊、盛振為、丘漢平、董康、王伯琦、孫曉樓、楊兆龍、李浩培、倪征噢、潘漢典等諸位先生,或執(zhí)教于東吳以哺育莘莘學子,或出身于東吳而終成法學名宿。人人握靈蛇之珠,家家抱荊山之玉。合璧中西,形成“比較法”之特色;戮力同心,鑄就“南東吳”之美譽。 .
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系承繼東吳大學法學院而來。前輩業(yè)績,自然蔭庇今人,但全院師生,在以先賢為榮之余,更感使命重大.無一日或敢懈怠。自1 982年恢復法學教育以來,勵精圖治,銳意進取,在教學、科研上取得了一系列優(yōu)異成績,業(yè)已成為當代中國法學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學院擁有齊全的法學教育體系,優(yōu)質(zhì)的法學師資隊伍,豐厚的法學研究成果,一流的法學教育設施,法學專業(yè)、法學學科被評為江蘇省品牌專業(yè)和一級重點學科,并設有法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
“東吳法學文叢”是蘇州大學王健法學院著力打造的具有學術(shù)品味和學術(shù)特色的大型學術(shù)叢書。 “文叢”分“東吳法學先賢文叢”、 “東吳法學教育史料”、 “理論法學文叢”、 “公法文叢”、 “私法文叢”、 “社會法文叢”等系列,并根據(jù)相關(guān)專題擬定其他文叢系列。
東吳法學先賢文錄總序
上編 刑法
霍姆斯之英美刑法論
犯罪人分類法之研究
犯罪原因?qū)W說概論
犯罪之經(jīng)濟的原因
蘇俄刑事法與我國刑事法之比較研究
從吾國社會實際需要略論刑法
我國現(xiàn)行刑法中并合論罪之研究及其所采之各主義
刑法上IB法適用論
共犯之研究
刑事政策之基本問題
刑事政策之科學化
死刑之研究
死刑存廢問題
死刑應當廢除么?
累犯之防止
刑法上因心神不健全不能負責之研究
幼弱老耄在刑法上之責任
處罰從人說
近世社會上的犯罪問題
當前犯罪問題之透視
論刑法二六六條之流弊兼辟“家庭娛樂”之曲解
讀鏟除貪污令有感
考試舞弊刑法上應有規(guī)定
監(jiān)犯農(nóng)藝作業(yè)問題
外國判例研究
就逆?zhèn)惏钢v經(jīng)說法
桃色糾紛中的罪責問題
第七屆國際統(tǒng)--N法會議決議案
未來之德國刑法
瑞士刑法之新動向
一九三三年之德國防止犯罪法
最近德國刑事法之革新
少年犯罪之預防:奧國
下編 刑事訴訟法
英美公訴的實況
名著摘要:美國刑事法之新發(fā)展
法國刑事訴訟法上糾問與彈劾方式之演進
德國納粹之國際刑法政策
……
第一款:復仇為刑法之淵源
古代法律中的訴求(Appeal)一制是專為對付故意的過錯而設的。求訴與公訴(indictment)同為訴訟的形式,可是求訴卻比公訴早出世許多時候。求訴可以說是兼有刑事與民事兩種性質(zhì)的。求訴有兩個目的:一個目的是關(guān)于私人的權(quán)利的方面的,就是使當事人滿足;還有一個目的是關(guān)于國家治安方面的,就是使國君滿足。在民事方面,求訴的目的是復仇,而其結(jié)果是歸于和解,和解以后,犯人的罪名,就行卻除;最初,那種和解是任意的,后來變成了強制的。至于在國君一方面,求訴的目的是否為復仇?抑著意于利益?那個問題是無關(guān)重要的,因為國君的要求并不擴大了訟案的范圍。
我們可以肯定地說,那些可為公訟的理由的過錯原先也同那些引起求訴的過錯一樣,是有限制的。公訴也許是從求訴里而分化出來的,也許不是,不過無論如何,那兩個制度之問題是有著一種密切的關(guān)系的。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