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理論知識,包括合唱篇和指揮篇,合唱篇介紹了合唱藝術的發(fā)展、合唱基礎知識及合唱的基本訓練,指揮篇介紹了合唱指揮基礎、指揮動作語匯等。其中,作者對“合唱的訓練”和“指揮動作語匯”花了大篇幅介紹,如合唱的呼吸訓練、共鳴、音準、聽覺、語言訓練等,指揮動作的要求、手臂動作的設計、視線的運用等,旨在讓學生
本書是在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研究所2022年當代藝術人類學論壇的基礎上,記錄、歸納、總結出的一本論文集,共包含11期論壇、11篇文章。當代藝術人類學論壇,選取當代藝術人類學的基本理論問題和熱點話題,邀請國內(nèi)知名學者擔任主講人和評議人,進行現(xiàn)場記錄,整理成書稿。包含如中國藝術研究院方李莉研究員,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研究院王廷
本書全方位記錄了鄉(xiāng)村歌者、民俗文化研究者、音樂學家、詞曲作家等百位人物的口述,其中作者也結合每位在陜北民歌領域有杰出貢獻的人的特點,有針對性地一一提出了大眾關注的陜北民歌的歷史淵源、發(fā)展及未來形勢等問題。
日本小提琴教育家、哲學家鈴木鎮(zhèn)一先生(1898—1998)開創(chuàng)的鈴木教學法,源自鈴木先生對于“音樂能力并非先天具備”的信念。鈴木先生認為每位孩童經(jīng)過細心培育與訓練后,他們皆能擁有音樂的技能。鈴木先生觀察到幼兒是通過聆聽、模仿和不斷重復的練習來學習母語,因此,亦可依循相同方式,指導幼兒獲得精通樂器的能力。內(nèi)容特色:教材內(n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