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睢水在睢寧縣流淌了2300余年,古黃河侵淮奪泗在這里流淌了661年,留下一條故道。根據(jù)出土文物考證,睢寧有文字記載的文化歷史,源遠流長四千多年,燦爛的文化長河,哺育滋養(yǎng)了世世代代睢寧人。本部作品,分別以河之初、河之語、河之靈、河之韻、河之波5卷15節(jié),真實記述了在新時代里,這里的人們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本書稿從不同角度出發(fā)考察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來的少數(shù)民族漢語詩歌是如何起源、發(fā)生、發(fā)展的,力圖全面而客觀地呈現(xiàn)新時期少數(shù)民族漢語詩歌流變,探尋中國多民族文學的互動關系,漢族文學和少數(shù)民族文學之間的多元共生態(tài)勢,以及從文學想象的視角,為中國多民族文學的良性發(fā)展、為中國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有效的建議。全書稿分
本書稿是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古代小說與飲食》的英譯版本。書稿嘗試以古代小說文化為綱,中國飲食文化為目,通過特定的飲食專題形式寫作,為讀者展現(xiàn)中國古代小說的文化內涵。內容上,涉及古代小說的飯、菜、雜食、湯羹、酒、茶等六大飲食門類,每種門類之下又分數(shù)個專題。全書稿以散文筆調為主,博采多種古代小說的野稗資料,又參
本書稿是暨南大學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古代小說與夢》的英譯版本。書稿以中國古代小說中的夢類故事或情節(jié)為解讀對象,運用的方法既立足本國的夢理論,又引入弗洛伊德、榮格等釋夢大師的相關理論,嘗試以中西結合的視野對這一傳統(tǒng)領域進行一次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的解讀。本書稿內容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概括介紹中國古代的釋夢觀念和方法;
《魯迅自評版作品集:準風月談》從魯迅自評自述的角度編寫,作品原文后附魯迅對作品的自評自述,力圖真實地展現(xiàn)了魯迅的思想、風采、品格、情操、意志乃至審美方式、話語藝術、處世哲學等僅僅屬于魯迅個人的特質,以幫助讀者進一步走近魯迅,理解作品。本書是魯迅的一部雜文集,收錄了魯迅1933年所作雜文,包括《中國文與中國人》《難得糊涂
《魯迅自評版作品集:偽自由書》從魯迅自評自述的角度編寫,作品原文后附魯迅對作品的自評自述,力圖真實地展現(xiàn)了魯迅的思想、風采、品格、情操、意志乃至審美方式、話語藝術、處世哲學等僅僅屬于魯迅個人的特質,以幫助讀者進一步走近魯迅,理解作品。原文收錄了魯迅寄給《申報》上的《自由談》的雜感及一些筆戰(zhàn)文章,包括《文章與題目》《從盛
《魯迅自評版作品集:三閑集》從魯迅自評自述的角度編寫,作品原文后附魯迅對作品的自評自述,力圖真實地展現(xiàn)了魯迅的思想、風采、品格、情操、意志乃至審美方式、話語藝術、處世哲學等僅僅屬于魯迅個人的特質,以幫助讀者進一步走近魯迅,理解作品。原文收錄魯迅1927年至1929年間所作雜文,包括《流氓的變遷》《書籍和財色》《新月社批
《魯迅自評版作品集:熱風》從魯迅自評自述的角度編寫,作品原文后附魯迅對作品的自評自述,力圖真實地展現(xiàn)了魯迅的思想、風采、品格、情操、意志乃至審美方式、話語藝術、處世哲學等僅僅屬于魯迅個人的特質,以幫助讀者進一步走近魯迅,理解作品。原文收錄了魯迅1918年至1924年間所作雜文,包括《隨感錄三十九》《五十六“來了”》《五
《魯迅自評版作品集:且介亭雜文二集》從魯迅自評自述的角度編寫,作品原文后附魯迅對作品的自評自述,力圖真實地展現(xiàn)了魯迅的思想、風采、品格、情操、意志乃至審美方式、話語藝術、處世哲學等僅僅屬于魯迅個人的特質,以幫助讀者進一步走近魯迅,理解作品。原文收錄了魯迅1935年所作雜文,包括《名人和名言》《論毛筆之類》《雜談小品文》
《魯迅自評版作品集:且介亭雜文》從魯迅自評自述的角度編寫,作品原文后附魯迅對作品的自評自述,力圖真實地展現(xiàn)了魯迅的思想、風采、品格、情操、意志乃至審美方式、話語藝術、處世哲學等僅僅屬于魯迅個人的特質,以幫助讀者進一步走近魯迅,理解作品。原文收錄了魯迅1934年所作雜文,包括《病后雜談》《論俗人應避雅人》《關于中國的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