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上、下兩冊:上冊是盧卡奇專題研究,為紀念《歷史與階級意識》出版100周年,收集了學術界研究盧卡奇這一著作的一些富有代表性的成果;下冊是資本主義智能化新趨向研究,是我國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者及時地跟蹤探討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和其他左翼人士對數字化、智能化發(fā)展的“社會效應”的研究。
本書是2016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的結項成果,分為緒論、鄧小平探索改革規(guī)律的歷程、鄧小平對改革規(guī)律的認識、鄧小平對改革規(guī)律的利用、鄧小平探索改革規(guī)律的啟示五個部分,探析了鄧小平對社會主義改革規(guī)律的偉大探索,闡發(fā)了鄧小平探索改革規(guī)律的貢獻和意義。作者認為,作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在領
本書是作者學習毛澤東批注二十四史的讀書筆記。全書對毛澤東在二十四史這部書上所寫的批注文字,按照原批注的順序逐條進行介紹,主要內容包括批注的原文、寫作時間和背景、寫作原因和主要考慮、批注中涉及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介紹、批注的啟示和意義等。全書共144個條目,36萬字。全書觀點鮮明,記述翔實,語言通俗,詳略得當,有助于廣
本書收錄了近一年來我國財經院校《資本論》研究方面的相關文章及最新研究成果,計40余篇。這些研究成果緊扣時代主題,不僅深入探討了《資本論》的基本理論、中國式現代化、新發(fā)展理念、高質量發(fā)展、共同富裕、新發(fā)展格局、分配理論等課題,還對中國經濟發(fā)展的深層次問題、數字經濟發(fā)展等問題進行了探索,對新時代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研究具有較大
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認同問題研究
本書共五章,內容包括:馬克思主義與人口理論、馬克思主義女性主義視角下的人口再生產、中國生育觀的生成與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的當代境遇、馬克思主義人口理論對“人口危機”的時代回應。
本著作基于對國內外學界數字勞動理論及其前沿發(fā)展的追蹤、消化及批判分析,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圍繞數字時代勞動與資本的階級關系這一主題,重點對數字勞動的內涵、特征和形態(tài)、數字勞動的勞動過程、數字勞動的價值創(chuàng)造、數字勞動的異化與剝削、數字勞動反抗,以及數字勞動治理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研究和學理化闡釋,深入分析數字
本書充分運用文獻研究法、深度訪談法和跨學科研究法開展了全面、系統(tǒng)和綜合研究,圍繞新時代大學文化傳承中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已有理論和實踐研究成果、政策文獻梳理分析,總體概括課題研究的選題背景、研究意義、研究現狀;深刻闡釋大學文化傳承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意蘊與邏輯關聯;在整體把握大學文化傳承中堅持社會主義核心
本書為浙江社科規(guī)劃重點項目研究成果。在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和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背景下,更加需要實現國家與社會的良性互動。其中,意識形態(tài)的話語實踐構成了國家與社會互動的一個重要場域,而且意識形態(tài)的功能發(fā)揮就是在國家與社會互動的一個個具體場域中的話語實踐得以實現的。本書圍繞如何實現國家與社會在意識形態(tài)話語實踐中的良性互動這
馬克思哲學革命的根本出發(fā)點是走出現代性困境,其社會概念力圖回應現代性狀況下個體與共同體分裂這一重大現實課題。本書在現代性問題語境下探討了馬克思的社會概念,審視了其思想內涵與實踐價值。作者還自覺地與當代政治哲學思潮進行批判性對話,力圖在規(guī)范性視域中拓展馬克思社會概念的思想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