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哲學家:西方100位著名哲學家畫傳》遴選了西方哲學史上100位最有影響力的哲學家,比如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黑格爾、尼采、海德格爾、維特根斯坦等,用中國國畫水墨丹青的形式呈現(xiàn)了哲人的風采、風韻、風骨、風神,有選擇性地還原了哲學家的生活世界,用數(shù)百字篇幅生動描繪哲學家的生平事跡、主要思想、核心命題、影響力和后世的
文化遷變是指同時對一些不同的國家空間及它們的共同要素進行討論。它意在強調往往由于對身份認同的尋求而被忽略的文化交融的不同形式。身份認同自然地掩蓋了文化交融現(xiàn)象,但也正是在文化交融的過程中不同的身份得以產生。本書主要從學術、移民、記憶研究、種族融合、感覺、文學等文化研究領域探討法德之間從18世紀中葉起至現(xiàn)代的文化遷變過程
本書是著名漢學家鐘鳴旦教授(NicolasStandaert)關于十七、十八世紀中歐歷史編纂學和歷史紀年學交流的研究成果之一。主要考察了明末清初出現(xiàn)的一種特殊體裁的史書綱鑒體史著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對西方的中國上古歷史書寫所產生的影響。這本書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分別討論明末清初綱鑒體史著譜系和來華歐
《埃及史》主要以時間為序,記述了遠古時期至亞歷山大征服前夕古代埃及的王朝更迭與王位繼承。全書涉及約3000年左右的埃及古史以及400多位埃及國王,現(xiàn)今留存有114個王名,其中84個可與現(xiàn)代埃及學界發(fā)現(xiàn)并確定的王名做對比!栋<笆贰芬惨虼俗苑▏鴮W者商博良(Champollion)破譯古埃及象形文字之時便被視為權威性的參考
本書是法國作家克洛德·阿爾諾于2023年出版的最新作品,以十個篇章講述了畢加索與科克托橫跨整個二十世紀的友情。這兩位各富創(chuàng)造力的藝術家性格迥異:畢加索是慣于保持沉默的天才畫家,而科克托是熱愛社交生活的作家、詩人和電影導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兩人在震動了整個歐洲的巨變中相知相識,開始了他們延綿五十年時間
《老照片》第一五九輯共十六篇文章。故時風物中,《馬繼業(yè)夫婦在喀什噶爾》一文詳細描述了馬繼業(yè)夫婦在喀什噶爾的生活及其所處的歷史背景,鮮活而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一百多年前新疆喀什地區(qū)的民情風物以及種種歷史過往。名人一瞬有五篇文章,分別涉及民國名媛陳絢的交際圈、1958年齊白石遺作展上的名人們、從南泥灣走出的空軍將領陳海林、清末秀才
本書主要敘述了著名雷琴演奏家王華杰(1941—2021)的生平及事跡。王華杰畢生從事雷琴和中國民族音樂事業(yè),曾任中國音樂家協(xié)會雷琴研究會會長、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理事、寧夏民族管弦樂學會會長,退休前為寧夏歌舞團雷琴獨奏演員。他曾在加拿大舉辦的"亞太藝術節(jié)"和"第二屆
這是一本聚焦歐洲近代歷史的通俗社科讀物,主要講了1848年席卷幾乎整個歐洲的思想革命。在這場變革中,一系列政治運動和思想革新相繼出現(xiàn),同時一些在我們今天看來仍具前瞻性的議題在當時就已被拋出并展開爭論:我們如何協(xié)調代表制和直接形式的民主?資本主義與社會不平等有何聯(lián)系?等等。這不僅是一場歐洲革命,更是一場具有全球性影響力的
《李超瓊家書》為清官李超瓊寄給其兒子李侃的信件,起訖時間為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至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共計54封,224頁。李超瓊,光緒五年舉人,先后任溧陽、元和、陽湖、無錫、吳縣、南匯、上海知縣,為官清廉,政績斐然。由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檔案管理中心收藏并整理出版的這些家書如實地記錄了李超瓊當時的所見所聞、所事所
《古文尚書鄭氏注箋釋》四十卷敘錄一卷,曹元弼撰。曹元弼乃清代經學之殿軍,是中國學術史上新舊交替的重要人物,其晚年的學術重心在《尚書》學,《古文尚書鄭氏注箋釋》是在“經正庶民興”的指導思想下撰寫的最能體現(xiàn)他相關成就的一部書,既是后出轉精的集成之作,又是漢宋兼采的代表之作。該書主體內容包括《尚書》經文、鄭玄注、箋、釋四個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