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圍繞行政權力運行公開、重點領域信息公開、依申請公開、政策解讀與回應關切、政務公開保障機制等五個方面,對山東省39家省直部門、單位,16家市政府和137家縣(市、區(qū))政府的政務公開工作進行了評估,分析了全省政務公開工作進展情況,并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改進建議。從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政府信息公開指南、依申請公
本書按照亞洲、歐洲、非洲、大洋洲、美洲五大洲和主要國家的地理空間劃分,重點梳理分析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30多個國家的華僑華人在拓展、融入、政策、生活等方面的大事要事,同時對8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僑社、僑團、僑報、僑商、僑教等信息也有所涉及,力爭全面、系統(tǒng)、客觀、真實地展現(xiàn)2019年僑情的發(fā)展概況、重大事件
本書基于2019年“新時代特大城市居民生活狀況調查”數(shù)據(jù),分析特大城市社會階層的分布狀況、不同階層之間的社會流動狀況,著重從階層流動、職業(yè)流動、地域流動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社會結構變化過程中不同階層的經濟狀況、價值觀及社會行為等方面的相關差異,具體包括特大城市居民在住房、收入及消費狀況、社會網絡、社會參與和居民獲得感、
本書是我國出版的第一份將城市休閑競爭力和城市旅游競爭力并行研究的研究報告,其內容包括四個部分?倛蟾媸潜菊n題研究的起點、進程、成果綜述和對提升這一競爭力的有關建議;分報告和專題報告各有3篇文章,分別聚焦研究成果的不同側面。前3篇分析的是競爭力三大驅動表現(xiàn);后3篇則是以三大驅動力分析為依據(jù),從“名列前茅30城”中選取3座
本書從日本法政大學速成科的創(chuàng)辦和教育內容入手,深入探討20世紀初以楊度、汪精衛(wèi)、胡漢民、朱執(zhí)信為代表的中國留學生群體在該校的學習情況,重點剖析其國家觀念的形成與留學教育的內在關聯(lián),厘清新的國家觀對其政治主張與活動的影響。
本書以“邁向全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社會的新發(fā)展階段”為主題,分析了202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的形勢,指出在經濟社會發(fā)展格局總體穩(wěn)定的同時也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zhàn)。本書分析了在疫情影響、國際形勢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大環(huán)境下,中國經濟增長形勢、職工就業(yè)、居民收入和消費增長、教育改革發(fā)展、社會保障、社會階層結構、社區(qū)治理
本書的作者們都是親歷了大型入戶問卷調查的督導。他們以敘事的方式講述了自己在調查過程中的各種經歷、應對之策和深層思考。由于寫作風格存在差異,他們的敘述或激蕩人心,或平平淡淡。不過,正如本書的編者們在每部分的點評文章里所闡述的,穿透督導們的敘事表象,讀者可以慢慢地把內心那些結構化的調查專業(yè)知識與靈活多變的調查現(xiàn)場聯(lián)結起來,
為倡導和推動社會各界人士,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到人民群眾中去,發(fā)現(xiàn)和描述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反映人民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國務院參事室社會調查中心會同新華網、中國青年報、新浪微博、騰訊網聯(lián)合發(fā)起“費孝通田野調查獎”征文活動。本書即為第三屆“費孝通田野調查獎”獲獎論文的合集,內容涉及養(yǎng)老問題、外賣員(快遞員)生存現(xiàn)狀、廢品回收等近年
中西方學者有關公共行政公共性的解釋,盡管存在著分歧,但是無論持何種觀點,都無法回避支撐公共行政公共性的各種維度或因素。只有找到了這些基本維度才能對中國行政管理的公共性進行更清晰地解讀。改革開放以來,支撐中國行政管理公共性的基本維度或者說中國行政管理公共性所涉及的基本問題,應是中國行政學界關注和研究的焦點。為此,需要對影
本書以中國改革開放40年為時間線索,從理論研究的視角探究了中國行政改革中的問題。本書分為四個專題,中分別對中國政府職能轉變問題、政府機構改革問題、公務員制度改革問題、行政改革與政府權力重構問題、政府公共性問題、行政發(fā)展問題、中國社會發(fā)展路徑問題、國家治理倫理問題等的內容與范圍、結構與性質、過程與規(guī)律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