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錢文忠教授在央視“百家講壇”主講的《玄奘西游記》同名書籍。此次成書,在保留該電視節(jié)目整體內(nèi)容的基礎上,還根據(jù)錢文忠先生的演講提綱稿增添未有機會展現(xiàn)在電視節(jié)目中的精彩內(nèi)容,使得全書內(nèi)容更為全面與準確,同時文字上也進行了潤色。本書是一部信、達、雅的作品,作者嚴按照歷史事實構(gòu)架全書,沒有絲毫的虛構(gòu)編造,在編輯過程中對文
《人觀身份與意義: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儀式研究》以清江流域土家族為慶生祈福而舉辦的誕生禮——“打喜”儀式為研究對象,描述和分析儀式過程的展演、時間空間的擇定以及行為與語言的藝術(shù),立足于“人觀”的立場,將“打喜”儀式還原到清江土家人的生活世界中進行考察和理解,探究“打喜”儀式中社會關(guān)系建構(gòu)和成員身份確立的動力機制和運行
本書編纂的是有關(guān)阿彌陀佛的民間故事,內(nèi)容生動有趣,思想積極,包含了傳統(tǒng)的勸善利他精神,又具有較強的民間傳說色彩。內(nèi)容脫胎自《佛說阿彌陀經(jīng)》等古籍,通過梳理故事脈絡,加入今人豐富的想象,豐富了故事情節(jié),并使文字通俗化,成為一部現(xiàn)代特色的宗教文化故事,適合各種教育水平的讀者閱讀。
金鬘疏(藏文 套裝上下冊)
本書主要論及的是從《古事記》起首記載的神話開始,直到“伊耶那岐命”的“禊祓”神話之前的部分,通過對數(shù)字象征意義的分析,來對《古事記》中以“伊耶那岐命”、“伊耶那美命”兩神為中心的一系列神話的含義進行解釋說明。
《廬山慧遠與中國哲學心性本體論的建立》論證了中國哲學“宇宙心”觀念的初步建立過程。本書以廬山慧遠為中心,結(jié)合晉宋時代的佛學思潮,試圖論述四至五世紀的中國佛學在形而上學的基礎上構(gòu)建心性哲學,從而開啟中國佛學之創(chuàng)新時代,并決定爾后中國哲學發(fā)展主軸的思想歷史過程。
西山大覺寺是中國北方一座著名的禪宗寺院。該寺院創(chuàng)建至今,已逾千載,歷遼、金、元、明、清五代的世事滄桑與榮枯興衰,雖然琳宮梵宇時增時損,山門浮屠時圯時復,但鐘磬聲聲不絕,香火裊裊如縷,法脈相連,千年未斷,可謂一直獨穎叢林,享譽京師。本書全面展示了千年古剎大覺寺的歷史風貌,突出了其古建筑特色和碑刻、契約文書等遺留文物的獨特
無著道忠是日本禪宗史上很重要的學問家,他博學廣聞,著述豐碩,留下了374部共911卷巨著,幾乎每部著作都包含有對漢語禪錄詞語的考釋。其晚年寫成的代表著作《葛藤語箋》、《禪林象器箋》、《<百丈清規(guī)>左觿》、《<虛堂錄>犁耕》、《<五家正宗贊>助桀》、《<臨濟慧照禪師語錄>疏瀹》、《<江湖風月集>解》、《金鞭指街》、《盌云
《唯識研究(第4輯)》是論文集,收錄了國內(nèi)唯識研究學者的代表性論文,本書分為三部分,收錄了《瑜伽師地論之善法疏解與體系構(gòu)建》《窺基的認識論——以“三性”與“四分”為核心》《清辯“空之論證”之成立與否》《從時間性的現(xiàn)象學詮釋來看唯識思想的意識分析》等文章。
國際佛學論叢. 第4輯,佛性